第39章 臺上臺下(第3/4 頁)
洋得意的郭汜一樣,轉而就下臺前去佈置。
“久聞並地多壯士,諸君也可隨我一觀,來,再飲!”
董卓看著呂布下臺的身影,又看了看身邊的文武,放聲說道,座上不少人這個時候已經微醺,但看到董卓舉杯,紛紛忙不及迭地也舉起酒樽,向董卓上壽敬酒。
沒過一陣子,呂布就已經帶著他麾下的成廉、宋憲、魏續、郝萌四騎如同一陣疾風一樣衝了出來,光從速度上,就穩穩壓過了郭汜出場時的動作。
呂布頭頂戰盔,披絳紅戰袍,鎧甲披身,腰釦寶帶,再加上他原本就是身材高大,體格雄壯之人,氣勢上比起一身黑甲的郭汜來,頓時又勝出了幾分。
呂布躍馬持戟,身後的四將有的持刀,有的持矛,有的舉弓箭,還有的使用長矟,加上呂布手中的馬戟,五般兵器,五位騎士,各展手段,猶如疾風驟雨一般,來回驅馳,將自身的勇武表現得淋漓精緻。
其中,馬戟和馬矟這兩種兵器,都是極具技巧性的馬上長兵器。呂布手中的大戟比起軍中的馬戟還要更大更長,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卜”字形,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但若無相應的精湛技巧,這種威力巨大的冷兵器,就反而發揮不出它本身的威力。
馬矟,是騎兵使用的長達一丈八尺的騎矛,也是漢時的馬槊,這種兵器同樣是製作費時費力,而又對使用者的技術要求很高,在飛奔驅馳的馬上,使用丈八長矛左右橫擊,除了對使用者的臂力有很高要求外,使用者對於平衡和力道的把握,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就算是天生神力的人,使用這種丈八騎矛,也難以操縱,只會左支右絀。
呂布的本事,在座的不少人已經是見過的了,對他馬上叱吒的威風也是已有心理準備,故而董卓看了一會之後,突然開聲問道:
“那一位使用馬矟的,乃是何人?”
臺上對於幷州兵馬最為熟悉的還要數李儒,他立馬笑著接聲說道:
“相國,這乃是呂中郎將麾下的成廉,其人擅長使用馬矟,乃是幷州軍中有名的驍將,據說呂中郎將陷陣之時,此人就是隨從在身側的一員!”
“當真是並地的猛士啊!”
董卓本身也是雙帶兩鞬,能夠左右馳射的軍中猛將,對於這等有過人武藝的武將也是隱隱升起了惺惺相惜之感。
正感嘆之間,李儒卻又突然接聲說道:
“其實不止並地之中有這等的猛士,聽聞徐中郎將軍中,也有這樣的涼地猛士。”
“哦?”
董卓看著臺前空地上來回驅馳的呂布五人,面露欣賞之色,這個時候突然聽到李儒說起徐榮軍中也有這等的猛士,頓時驚奇出聲。
李儒笑了笑,繼續補充說道:
“據說此人也是擅長使用長矛,又膂力過人,能夠使用五十斤鐵錐,此番河東之戰,此人奇襲賊寇老巢,立下首功,牛中郎將的捷報上,就有此人的名字!”
董卓眼中一亮,雖然他五十有幾,已經不再親自上陣殺敵,但是身為曾經赫赫有名的軍中猛將,他心中對於猛將、寶馬、兵器的喜好依舊不減,所以最初見到呂布的武勇之時,他頓時對自己得到一員猛將欣喜不已,還特意將自己的坐騎赤兔馬,贈送給了呂布。
現在經李儒這樣一提醒,心中對於這個徐榮麾下的猛士也有了一些期待,只是他入據朝堂之後,手中經手的奏章和戰報不知凡幾,加上牛輔在河東打的那幾仗在董卓看來,也打不出一點自己希望的威風,固然對捷報上的內容印象不深,這個時候,也想不起來,捷報上提到過的名字。
所以董卓轉而去看下首的徐榮,笑著對徐榮說道:
“此人是否如文優所言一般?”
徐榮剛剛提到李儒藉機提起閻行時,他心中也是一驚,對於李儒這種變相栽培自家軍中心腹的行為,有些反感。
他長於在戰陣上爭雄,卻短於在同僚之間暗鬥。為人處世,秉持的是中正之道,對於郭汜、呂布之中互相表忠心、炫耀武勇的行為,他內心是不屑於效仿的。
同時,對於和自己互相依仗的李儒這等突如其來又不和自己商議的主意,徐榮自然是不樂意的,更何況,李儒推薦的,還是自己原先就讓自己生有忌憚之心的閻行。
只是這個時候,董卓的眼光已經投向了自己,徐榮內心再不樂意,也不得不出聲承認說道:
“此人乃是金城人,姓閻名豔,字彥明,確有武勇!”
“今日可曾一同來到上林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