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臺上臺下(第2/4 頁)
是隨著相處日久,伍瓊也漸漸發現董卓的內心似乎不像是向他表面說的那樣,行“伊、霍之時”,只是為了挽回漢帝國的衰頹和困局。
特別是他身邊的這個李儒,心懷不軌的跡象,更為明顯。萬舞又豈是尋常的軍中之樂,在商周之時,這乃是舞於公庭的隆重樂舞,並不是普通臣子可以獻奏的。
昔日孔子見季氏“八佾舞於庭”而痛感禮崩樂壞,表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今日李儒赤裸裸地在出言試探他們這些朝官,在座之人竟無一人感到有不妥之處的。
伍瓊心中激憤,只是礙於董卓沒有親自表態,只是李儒的隨口一說,他才按捺住自己的內心激動,強忍著靜觀其變。
軍舞古來有之,上古之時的執干戈而舞的“刑天氏之樂”,到武王伐紂,得勝獻捷作《大武》之樂歌功頌德,再到漢武帝作軍中鐃歌十八曲,夾以鼓吹,以振士氣。
這些大規模的軍樂都是規模宏大,而其中也有不少軍中武樂被保留下來,見過世面的朝官對郭汜這種蹩腳、臨時上陣演奏的軍舞自然是看不上眼的,所幸郭汜這一番的媚眼也不是拋給朝官等人看的。
步卒結成大陣,以刀擊盾,刀盾齊鳴,表演之時,郭汜帶著騎卒在臺前來回賓士,展示涼州健兒引以為豪的武勇和騎術。
末了,臺上眾人以為這番表演就要結束的時候,卻不料郭汜帶著眾多騎卒飛馳到將臺之前,於馬上行禮高呼說道:
“主公英明勇睿,東破黃巾,西平羌亂,驅逐白波賊寇,勘定雒陽亂事,我等雖資質駑鈍,幸附驥尾,易為功力,國家無事,我等願持戈護翼左右,臨事但有所驅,我等願為主公致師陷陣,以報主公厚養之恩!”
此時,郭汜身後的步卒也開始大聲高歌唱道: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這是詩經中的《大明》一詩,讚揚的是姜尚牧野之戰,致師破敵的故事,既是在呼應前面的表忠心和效死之意,又是將董卓比喻為輔佐天子,平定天下的姜太公。
表演雖然粗糙,但勝在動之以情。高臺上的董卓也不禁慨然變色,彷彿眼前又重現了郭汜等人跟隨自己南征北戰,轉戰千里、日夜兼程、馳騁赴雒的景象,他舉起金樽,痛飲一杯之後,環顧座中之人,高聲笑道:
“郭阿多,隨我征戰多年,致師陷陣,每戰爭先,人如其名,助力良多,實為我身側之猛士也!”
有了董卓的開聲稱讚,面對郭汜這番刻意表現效忠,在座的文武又有哪個還敢嘲笑他的小心思和粗魯,紛紛附和著董卓的意思,高聲稱讚郭汜的英勇和忠心,慶賀董卓英明神武,麾下才有這樣忠心耿耿的猛士。
於是,等到郭汜再重新上臺之時,在座的諸人也紛紛向他敬酒,郭汜和李傕對視一眼之後,也豪爽地對同僚的敬酒來之不拒,座中頓時又是一通稱讚校尉海量的讚美聲。
轉眼間,之前還處在眾人視線焦點的呂布變成了陪襯一般,看著他們這些涼州一系的軍中老人誇論戰功。
呂布也是心高氣傲之人,在他看來,今日董卓大閱兵馬,自己精心挑選而來自己麾下的精銳之師前來,就是要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幷州兵馬的實力的,可這個郭汜勇不如自己,兵馬又不如自己一方的精銳,竟不顧臉面,用出這種拙劣的表忠心邀寵的手段來,搶了幷州人馬的風頭,這針對自己的用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莫非以為兵不如自己精銳,炫耀一下自家的武勇和忠心,就能夠真正邀取董卓的依重和寵信不成。
呂布對於郭汜落座之後,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看不下眼,也再次起身向著董卓請令說道:
“相國,布麾下也有幾員猛士,隨布在幷州北逐鮮卑,南定匈奴,彼輩對於相國虎威早已是仰慕不已,今日既然有郭校尉演武在前,布請令,也讓他們出場,為諸君演武,以助酒興!”
董卓這個時候也聽出了呂布話中隱隱較量的意味,他原本想要婉拒呂布這個請求,不過隨即想到了今日既然已經允了郭汜出場演武,打亂了原先校閱兵馬的計劃和步驟,若是不許呂布的清命,反而會給新投自己麾下的幷州人馬一種偏私的感覺。
索性大手一揮,董卓也就再次應允說道:
“好,奉先麾下的將吏我還未熟知,今日也正好來見一見他們的武勇!”
“諾!”
呂布得到董卓的應允之後,臉色也展現笑容,有意無意地瞄了座中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