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志向與招攬(第1/3 頁)
ps:小新的電腦還沒修好,用手機碼字速度奇慢,再加上白天還有事情要做,晚上不能熬夜。所以這兩天更新會不穩定。還請書友見諒。
“豔與君,絕非敵國之人啊!”
戲志才聽到閻行真誠懇切的話,也知道閻行還有後話,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靜靜等著閻行的下文。
“戲君剛剛一番言論,想必也已經知道了我是何人?那我也就不相瞞了,我非北地販馬之人,而是從雒陽縱馬東來的董營都尉,因在雒陽之時,偶從劉子高口中得知戲君之才,故而此番兵出陽城,專程來見戲君,意欲招攬戲君為我營中謀劃之士。戲君乃是潁川俊傑英才,胸中才志我也略知一二,故而請君且先莫要回絕,容在下暢言胸中志向之後,君再行定奪今日之請!”
戲志才聞言點了點頭,心中也不由對閻行高看了一眼,眼前之人胸懷豁達,不僅面對自己的試探和譏諷都能夠包容,而且也敢於坦然談論行事的目的和志向,再結合上昨日不過轉眼之間,陽城已然易手的戰績,這董營之中,果然也藏有龍蛇。
閻行見到戲志才點頭,他在心中也醞釀好了措詞,當下就看著戲志才,開始說道:
“豔乃是涼州金城邊鄙之人,自幼好武,亦喜讀史書,以《太史公書》、《漢書》下酒,常飲酒數鬥而不醉。追慕前人之壯舉,心懷請纓效命之心,故而中平四年,王國、韓遂兵出三輔,豔雖為大勢所趨,裹挾其中,但亦奮力進取,所為之事,無他耳,進則兼濟天下,驅除君側閹宦之惡,退則獨善其身,保全這可用之軀。”
“爾後涼州聯軍頓兵城下,各懷私心,豔雖力戰而退,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轉折再三,終究被俘投入了董營之中,隨大軍輾轉來到了雒陽京都,後頗有戰功,遂晉升為軍中將校之職。”
“如今的雒陽朝廷,如戲君昨日猜測一般,憂患在於蕭牆之中,也正要西遷前往雒陽,天子的車駕只怕也已經先行出發。關東州郡勢大、關係兵馬善戰,兩者相較,一時難分雌雄。到那個時侯,西涼兵馬盤踞關中之地,雖依崤函之險,易守難攻。但關東州郡也勢大難制,必紛紛各置方伯,割據一方。”
“東西兵馬對峙,州郡之間攻伐不休,這般境況,就是天下大亂、中原逐鹿的先兆,豔雖是邊鄙之人,但也有救國安民之心,從隴西到三輔,再從三輔到雒陽,所見之地,都是民生艱難、百業凋敝、十室九匱。逢此亂世,豔雖不才,也有意戡亂扶危,保境安民,所憂慮者,才智短淺,恐難濟事,戲君高才,雖困頓於市井之中,但卻胸懷佐國之志,故而豔請戲君為我臂助,共濟天下之事!”
這是閻行結合了先知之後,為自己接下來謀劃的出路,他毫不藏私地在戲志才面前展開。
眼下雖然討董聯軍聲勢巨大,跨州連郡,而雒陽城的西涼兵馬也是兵強馬壯的精銳之師,但閻行已經提前斷言,互相攻戰的雙方最終會因為董卓西遷朝廷入長安一事,轉入了東西對峙的局面之中。
到那個時候,西涼兵馬會退守關西之地,而關東討董的兵馬也會開始分裂,各自割據一方,相互攻伐。
漢帝國的基業已經頹微,接下來的天下大勢,又是一番逐鹿中原的群雄爭霸景象。
閻行想要在群雄割據中有所作為,所以他來找到戲志才,想要他輔佐自己,成就一番大業。
這種敏銳的眼光,還有超群的志向,戲志才聽完之後,也不禁暗自心驚,此人果真是有梟雄之姿,雖然蟄伏在董營之中,但龍蛇豈是池中之物,若如此所言,能夠恰逢風雲際會之際,那自然就是潛龍升騰高飛之時。
只是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明主,只從眼光、氣度著眼,還是遠遠不夠。
雖然閻行帶有先知的話放在眼下,有些駭人聽聞,但話中的局勢變幻,卻並非無跡可尋,正所謂“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戲志才也並非尋常之人,他沉吟了一會,吸收了閻行話中的精髓,整理了自家的思路,這才緩緩開口問道:
“這天下大勢的走向,若如君之所言,定然是四方紛擾,干戈不休,閻君既然有意要戡亂扶危,保境安民,卻不知將要如何行事?”
戲志才沒有去和閻行爭論雒陽朝廷和討董聯軍誰勝誰負,究竟是否會陷入對峙之中,閻行是從雒陽來的,比他知道更多有關雒陽朝廷的風聲,也知道更多有關關東討董聯軍的兵馬動向,他做出來的預判,就算不是準確的,戲志才也不會無的放矢,妄自批駁。
所以他抓住了天下大亂之後,閻行何去何從的要點,詢問閻行將會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