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雄與雌(上)(第1/2 頁)
益州,綿竹。
金牛道作為從川中丘陵進入成都平原最便捷的官道,蜀中人馬必經此路,而坐落其間的綿竹則是成都的東北屏障,也是自古入川必須爭奪的兵家要地。
劉備軍與劉璋軍決戰的野河戰場,就在此地境內。
此前劉備曾多次派兵搦戰,蜀軍主將李嚴皆堅守避戰。求戰不得的劉備改為以孱兵示弱,繼續前往綿竹蜀軍軍營挑戰,並下令讓士卒辱罵、挑釁身為自己手下敗將的劉璝、張任等人。
起初李嚴恐怕劉備有大軍埋伏繼後,仍然不肯出戰,怎料張任不忿,擅自率軍出擊,竟大敗劉備派出的孱兵弱部,斬首而回。
經過此戰之後,軍中眾將群情洶湧,加上來自成都催促迎戰的命令,主將李嚴終於承受不住來自上下兩面的壓力,選擇了匯聚東州、蜀地諸軍出城與劉備軍隊決戰。
戎馬多年、久諳戰事的劉備繼續示弱,以部分兵馬接戰後佯敗,引誘蜀軍繼續追擊,直至這處野河地。
野河目測寬二、三丈,秋汛雖過,深淺未知,加上這一段野河唯一的橋樑被劉備軍控制,蜀軍主將李嚴知道“半渡而擊”的兵家之要,當即傳令全軍,約束士卒停下腳步調整陣型,不再追擊深入。
劉備軍見狀也不再後撤,而是選擇在橋前列陣,擺出了要與數量佔優的蜀軍決戰的陣勢。
兩軍決戰隨即展開。
劉備軍。
大纛前的劉備高踞戰車遍觀四野,躊躇滿志。
這也是他預選的決戰戰場之一。
戰在野河,他的軍隊控制橋樑,進可背水一戰,退可拒河而守,加上靠近己方大營,物資補充、兵力排程更加便捷,兵力佔優的蜀軍也無法迂迴包抄自己,暗合“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謀戰派之道,對自己麾下軍隊非常有利。
唯一遺憾的是,蜀軍主將李嚴用兵似乎頗為謹慎,竟然不像以往的蜀軍列陣那樣全面展開兵力,而是選擇了層疊列陣。
之前劉璝、張任迎戰劉備軍,自恃兵眾,驕橫自大,全面排陣,想要迅速展開優勢兵力包圍劉備軍,結果反而被劉備軍抓住陣型的薄弱處一舉擊破,大軍一潰千里,慘敗而逃。
李嚴的這番佈置給劉備軍獲勝增添了難度,不過劉備依然胸有成竹,他對自己提前佈下的後手頗為自信。
劉璋軍。
蜀軍主將李嚴手扶車軾、面帶威嚴地審視著整個戰場。
他相貌堂堂、文武兼資,昔日在荊州為官時就小有令名,因為性格驕矜得罪上官故而選擇棄官攜家奔入蜀中避難,但在蜀中依舊難以掩飾光芒,很快就被舉薦為官,繼而施政數縣、平定叛亂,最後成功進入到劉璋的眼中,被臨急授予大任,統帥大軍平定劉備的叛亂。
“將軍,叛軍這是要返身與我等作戰麼?”
年紀輕輕、面帶稚氣的監軍費觀難抑心中的激動和緊張,小心翼翼地登上戰車,靠近主將李嚴,出聲詢問。
李嚴聞言瞥向費觀,看著這張過於年輕的臉龐,雖然知道費觀與劉璋的姻親關係,自己得罪不得,但性自矜高的他還是保持著主將的威嚴微微頷首。
“沒錯,叛軍被我方大軍追擊壓迫至此,作困獸之鬥,想要背靠野河與我軍決戰了。”
“哦。”費觀聽了李嚴的話,倒沒有在意李嚴的驕矜,重新眺望遠近戰場上的敵我兩軍。
蜀軍分為三部,蜀將扶禁、向存率兩萬多蜀地兵居左翼,劉璝、張任等將率近萬蜀兵居右翼,李嚴和自己所在的中軍則有一萬多東州兵,整體兵力上呈左多右少的情況,聽說戰前李嚴曾有意調撥左翼扶禁、向存的兵馬補充劉璝、張任等部,但卻沒有成功。
蜀地將士與東州兵素有齟齬,而扶禁、向存與劉璝、張任等人又不對付,扶禁、向存直言劉、張乃敗軍之將,不宜統帥自己麾下的蜀地健兒,含沙射影之言,隱隱也有針對李嚴這個主將的意思。
李嚴戰前為了顧全大局,最終選擇了妥協,不過也存了在此戰中要讓目中無人的扶禁、向存付出代價的心思。
費觀不知李嚴的心機,他從中軍處知道面前的劉備叛軍雖然近來急速壯大,但不過三萬兵馬,兵力遠遜己方,只是此時眼見劉備軍整軍迎戰,遠眺起來同樣也是旗幟蔽日、矛戟如林,再想到李嚴口中的“困獸之鬥”,初經戰陣的他不由生起擔憂,過了一會又發問道:
“我聽聞前漢之時,韓信背水一戰,以少勝多,莫非這劉備今日也要行此故技?”。
“劉備是沙場宿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