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3/4 頁)
角,“我認得他。我知道他是誰。”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二百一十八章 冬葵傳話
第二百一十八章 冬葵傳話
朱景深看著眼前規規矩矩低頭束手而立的丫環,忽然覺得有些難以開口。
他好象一直都弄不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又是為什麼對顧文怡如此在意,原本還以為,是因為對方一再幫了他的忙,又從未輕視薄待過自己的緣故,於是他就本著好意,照著從前對待查家的態度,疏遠對方,激怒對方,省得對方受他連累,結果,對方還是不離不棄地幫助了他。而這一回,因為對方勸服的是新冊立的太子妃,所以他在宮中的處境居然不知不覺地好過了許多,至少,那些宮人總算知道,他即便一輩子襲不了王爵,也是近支宗室子弟,皇親貴胄了……
沒人再敢剋扣他的用度,沒人再敢背地裡給他下絆子,太后與皇后待他越發和藹了,太子對他也不象從前那麼輕慢了,幾個小皇子小公主更是沒有再當面嘲笑欺辱他,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行事公正寬和的太子妃沈氏的進言,而她之所以會這麼做,卻是因為顧文怡的勸說……
沈氏如今在宮裡名聲極好,東陽侯沈家的教養更是一再被太后、皇帝與皇后稱頌,宮中上下無人不誇她仁厚,因此朱景深心下感激之餘,也多少有幾分疑慮,懷疑沈氏是為了自己的賢名,方才厚待他的,而且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名聲。與此同時,最開始進言的顧文怡,卻什麼也沒得到。她與他甚至只有過幾面之緣,根本就算不上有交情,卻還是一再幫助了他
朱景深覺得心裡非常妥帖,除了身邊的兩個親信以外,很久沒人對他這麼好了,他開始想要了解顧文怡這個人,打聽她與她周圍人的訊息,雖然因為不想讓人發現這一點,給對方帶來麻煩,因此事事都是隱密進行的,但這並不阻礙他滿足自己的小小心願。結果,就讓他聽到了柳顧兩家聯姻、姐妹易嫁的訊息。
對朱景深來說,柳尚書的兒子要娶顧家哪個女兒,與他並不相干,但是他卻意外地聽到了,在這對新人定親之前,要先為另一對新人過小定的訊息,其中一方正是他心心念唸的顧文怡
就象是忽然有一道雷劈中了他的頭一般,那一瞬間,他什麼都明白了
其實,顧文怡也僅僅比他大一歲而已,不是嗎?她出身平陽望族,祖父曾任高官,死後又被追封至二品,還是當朝侍郎的侄女,論家世,其實也不是那麼低,而且正好符合他告訴太子的那個所謂“心上人”的描述。反正他在未來兩三年裡,總會被安排一個妻子的,那為什麼不選擇對他心地良善又對他沒有輕視之心的顧文怡呢?雖然他早就認了命,願意接受宮裡給他安排的伴侶人選,可他們是要過一輩子的,太子都已經把他收歸屬下了,他有那麼一點小小的要求,也不是什麼奢望吧?
唯一可慮的,就是顧文怡馬上就要定親了。
朱景深並不知道這門親事的來龍去脈,只覺得文怡的定親物件同樣是柳家子弟,而且有傳聞稱此人才是柳氏家族的嫡長,卻因為父母雙亡,被叔父壓制了多年。他開始猜疑這只是柳尚書為了讓兒子儘快成婚,才會先一步草草安排居長的侄兒的婚事。顧文怡在顧家不過是隔房的侄女,家裡又只有祖母幼弟,自然是隻有聽話的份了,不是麼?
可惜時間不夠了,顧文怡定親的日子是在三月初一,離現在還不到三天,他沒有把握在此之前說服太子下旨賜婚,又怕行事太急會引發****後果,唯一可行的,就只有想辦法聯絡上顧文怡,說服她推辭儀式。或許,裝病是個不錯的辦法?
父母雙亡、不得叔嬸重視、身上又沒有功名的武舉人,與一個受到太子看重、前途光明的王府子弟相比,哪一個更適合她呢?更別說兩人還是早早相識的。朱景深覺得顧文怡是個聰明人,應該知道自己該選擇誰才對。或許她會願意配合他,搏一個更好的姻緣?
只可惜他與顧侍郎向無交情,一直沒能找到聯絡顧文怡的機會,好不容易看到有一輛馬車從侍郎府的側門出來,而駕車的卻是顧文怡的家人……他就當機立斷地行動了。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他找對了人,卻也有些尷尬,因為對方正是顧文怡身邊那個曾被他****的丫環……不是他多心,這丫頭該不會記恨他,故意不肯幫忙吧?
冬葵等了許久,也沒見他開口,便悄悄抬眼瞄了一瞄,見他表情猶豫,欲言又止,心中冷笑一聲。
她眼下正在一個偏僻的巷子裡,趙大夫妻駕著馬車候在巷口外,但前前後後卻有康王世子的隨從堵住了去路。她還記得,上回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