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不住。想當初爺爺罰我不讓我出莊,不僅鎖了門鎖了窗,外面還有好幾個僕人守著,”沈小哥腦袋一仰,“即使這樣我還是溜出去了。厲害吧?”
熹逸笑著回他:“厲害。”隨後半晌,聲音輕而不聞,“早就知道,若不願留,怎樣都會想法逃走。可還是忍不住,想要長留……”
一路搖搖晃晃,很快到了宮。沈碧染困的迷迷瞪瞪,回永樂宮就睡了。
天和二十二年五月,朝堂因大將軍李伯遠的一個奏章再起波瀾。奏摺中剛硬不折有理有據的指出鎮守西面邊關的五萬大軍連年被剋扣軍餉一事,求皇上體恤將士守衛邊疆之苦給予公道。李伯遠為兩朝元老,性情忠心耿直,此言一出,東祈帝立即下令,決定展開調查。
仁惠殿花團錦簇,春意盎然。二皇子熹仁在內室與幕僚議事。
關於剋扣軍餉一事,誰也沒料到這已經告老閒職在家的李伯遠,會因舊日部將的懇求就真的上奏起來。這件事可大可小,要麼只查皮毛,找一些不重要的官員頂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是真正查下來,誰都討不了好。三司一向中立,不會貿然得罪二皇子黨和八皇子黨任何一方,多半會選擇前一種方法。
而關鍵,是皇上會派誰去主審。熹仁暗嘸,剋扣軍餉這種事,皇上絕不會放心任命哪個官員主審,而且為了能壓得住氣勢,一定會從皇室宗親中選。身為將軍的定國公,年歲偏大的安親王和護國公等除外,自己和老七這等容易造成嫌疑的也除外,剩下的屈指可數。熹仁現在想的是,以劉伯遠的性格和他一品將帥的威信地位,如果這次能犧牲幾個不必要的棋子來賣他一個人情,就算以後不能為自己所用,也能彰顯自己的深明大義,讓他儘量偏向自己這方。
政務和軍務是影響皇帝確定傳位人選的兩個重要因素。熹仁在六部等的掌握上雖比熹瀚佔得上風,可是在軍方上,卻不知差了多少。熹瀚自年少時就請軍出戰,戰功累累,況且他為人不偏不倚,在軍中威信深遠,半數以上武將都與他交情頗深。這些憑軍功升至一品武臣對皇上的影響非常大,他們的意思,往往是最後結果的關鍵。
想到這,熹仁沉聲問幕僚,“今個兒,真的看到父王先後秘召安王叔和護國公了?”
謀士孟唯忙回道,“是。皇上對派誰主審一事猶疑不決,這案子較大,陛下決定三司會審……”
熹仁冷哼:“這父皇心裡清楚的緊,審這種案子,一定要有個既不參與黨爭又能鎮得住場面的人在上面壓著,不然好好一個案子也會搞的一片混亂。”
“蒐集來的資訊得知,殿下您和七皇子因避嫌而都不考慮在內。”孟唯頓了頓,“只是不知道安親王和護國公會推誰。”
“安親王一向明哲保身,絕不會推自己兒子洛王侯出來攪和這事。剩下的就只有熹炎,熹逸還有瑞王侯了。”熹仁冷笑一聲,“護國公是熹逸舅舅,恨鐵不成鋼已久,少不了會暗中提及老八。”
孟唯思量道:“五皇子向來中立,他表面看來軟弱平常,實際上堅硬厲害的緊,很難控制……若是八皇子……”
“你以為老八就好控制?他比老五還難。”熹仁微眯起眼,“他看起來放蕩不羈,實際上城府頗深。這些年出現的貪汙之類的案子,老五老七包括本皇子,哪個不受了牽連?連一向穩實的恭王侯都給抄了家。可偏偏熹逸,不僅反過來得了益,還使他母妃的孃家人把兵部的權握的更緊。”熹仁嘆了聲,“他表面上不理政事,閒散的緊,卻越是讓人摸不透。我現在都沒看出來他到底想做什麼……”
熹仁正在為這事費腦筋時,又聞手下人探得醉薇閣縱火殺人案再出狀況。
“蕭延對刑部判決結果很不滿意,”說話的是熹仁多年埋下的探子,“我確切探得他不願干休,找了證人,想要直接把人證帶到皇上那裡去。”
“皇上會信嗎?”熹仁冷笑道,“刑部把細節處理好了才翻的案,物證人證都讓嚴中之叫人弄了紕漏。現在蕭延沒有實物證據,只靠隨便帶個人到皇上面前說,能起什麼用?”
“別人沒有用,但這個人證確是很有說服力。”
“你是說老八?”熹仁道:“這不可能。雖不知熹逸的確切意思,但他從頭到尾也只是要求府尹細查此事、不得草率結案而已。府衙查案的過程他並沒插手,算不得人證。況且老八心底精明的很,絕對不會真的傻到攪合進去。”
“不是八皇子,是無憂侯。”
“無憂侯?”熹仁略略一驚,“他怎麼會是人證?”
“是屬下失職,近日才查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