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袖輕輕擦拭了一下眼角。
馬道上馬蹄聲紛雜的響起。
一隊馬隊跑上了城牆。
他們大多血染征衣,很多人的甲冑破損。
當先頗為雄壯的兩名軍將下得馬來,近前跪拜。建奴撤軍,他們終於可以回城休整,入城第一件事,當然是拜見遼東巡撫袁承煥袁大人。
“滿桂、尤世威拜見巡撫大人。”
袁承煥疾走兩步上前攙扶,“兩位大人請起,數日城外激戰,讓建奴收尾不能相顧,保全寧遠不失,兩位當得首功。”
“大人謬讚了,大人統領全城軍民抵擋住建奴大軍數天攻擊,沒有大人的籌謀寧遠必不能保。”粗壯黝黑的滿桂拱手道。
滿桂雖說因去年同趙率教的衝突,被袁承煥不喜,兩人間埋下了嫌隙,但是他對袁承煥守城的功底極為信服,畢竟袁承煥在兩度不利的情形下保全了寧遠城,也就儲存了大明在關外最後的根本。
“滿桂大人所言極是,我等慚愧不能擊敗建奴大隊,只能在外圍遊鬥,著實慚愧。”瘦高的尤世威拱手道,他的左臉有一條清晰的箭痕,這是那日激戰的結果。
堂堂總兵副將接連受創,可見當日戰況的激烈。
“此番雖說建奴大軍撤圍而去,但錦州還被圍困,再者損失了數萬軍民以及很多屯堡,去歲的冬麥也盡皆被毀。”袁承煥抬眼望望灰暗的天空,“朝野恐怕會極為不滿。”
“袁大人,我等可是激戰數日,在數萬建奴大軍攻伐下力保寧遠不失,否則直到山海,盡是建奴天下,朝廷有何不滿。”滿桂瞪大雙眼不可置信,在他看來,此番寧錦大戰可謂大勝,何來敗績,何來申斥不滿。
“唉,滿桂大人,朝中的文臣可是不曉得我等出生入死的艱難,只曉得又損毀了幾十屯堡,十幾萬畝米糧。”尤世威搖了搖頭,身為漢將,他對朝廷的魏閹一黨同東林越演越烈的紛爭曉得一二,這兩派如今勢如水火,你贊成的,我必反對,反之亦然,當然,有天啟帝作為後臺的魏忠賢如今佔盡上風。
此番寧遠之戰就看魏忠賢如何決斷了。尤世威可是曉得袁承煥同魏忠賢可是不怎麼對付。
袁承煥擺了擺手,安撫了一下兩位,“兩位大人在遼東同建奴交戰多時,其攻佔寧錦,直驅山海之野心久矣,老奴在時就攻伐寧錦。”
滿桂,尤世威屏息聞聽。
“日後本官不在寧遠,你等千萬小心建奴偷襲,切記切記。”袁承煥盯著兩人道。
“謹遵大人諭令。”滿桂、尤世威正容拱手道。
只是袁承煥不曉得,皇太極已經放棄了強攻寧錦的念頭。(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可憐的運力是個問題
濟州的夏天不是很熱,因為此地是海洋氣候,很是溼潤養人。
春耕完畢,朝鮮官奴和後來遼民對於濟州當下的生活很是滿意,分田的分田,即使是作為佃戶,也只是上交三成租子,或者成為牧農,種植苜蓿,成為牧場的一部分。
如是作為勞作大軍更會滿意,每月一兩多的銀子,三頓飽飯,都是建造的粗活,雖說比耕種勞累,不過糧餉更多。
濟州港的炮臺,港口擴建,軍營、匠戶營等處都是在這般勞作大軍的努力下建造完成,如今他們的任務是建造、拓寬全島的道路,這也是一項大工程。
總得來說,這是濟州人過的最愜意的一個春天了。
遼東烽火離這裡太過遙遠了,這裡是平和寧靜的海島,如今是大明朝鮮管轄之外的所謂化外之地。
趙烈此時根本不曉得寧錦大戰資訊,在他記憶中有這麼回事,但是,具體時間無從記起。
他也不曉得自家送去鞏固自家老子權位的建奴兵甲首級,將趙家面臨的此番危機化為無形,間接鞏固了他的後方根基。
畢竟這個年代的資訊的傳遞還是太慢了。
趙烈此時卻是正同萬基、黃漢、李虎、馬濤等人困在房間裡商議船運的事情,當真是很愁人的事情。
“大人,這個月建造試航完畢的八艘五百噸蓋倫戰艦已經投入搶運身彌島軍戶,月內最後的兩個千總也要退回濟州。不過,將石島近二十萬難民運到濟州按當前的運力也要一年多的時間。現下運力是最大的難題。好在六個月後將有十艘蓋倫船投入使用,到時運力將大增。”
馬濤估算了接下一年多的時間。濟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將數萬難民運送到濟州,身彌島離著朝鮮和東江太近了,不是久留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