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第4/4 頁)
持
自己的主張,但是我從來不會想將與我意見不同者全部逐出朝堂,禁止他們說話。我更不敢
借官府之威權,打壓民間之聲音,鉗制士林之清議。若是目光短淺者,自會以為不利於己的
言論,會妨礙自己政務之實施,給新政增添層層阻力,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但我卻以為,既
便那些反對意見中,一百條只有一條是對的,為了那一條對的意見能被允許說出來,我們也
應當坦然允許那九十九條錯誤的意見被髮表出來,接受它們帶來的困難。這樣的堅持,需要
更大的智慧,它遠沒有獨斷專行來得痛快,但若能這樣堅持,我們卻會犯更少的錯誤,至少
我們犯了錯誤以後,也能更及時的發現與改正。”
“這有何必要?”李丁文不解的問道。
“絕對有必要。潛光兄以為王介甫之聰明,在當今之世,誰可以比擬?”
李丁文默然一陣,道:“司馬君實、蘇子瞻、公子,三人而已。”
“果真以本性之聰明而言,我三人能勝之乎?”
“不能。”
“誠如斯言。”石越笑道:“潛光兄,王介甫之聰明,天下少有;王介甫之才學,天下
亦少有;王介甫之聲望,在他為相以前,天下亦少有;王介甫之權勢,在其為相之時,天下
亦少有!為何王介甫以聰明、才學、聲望、權勢四絕,一行新法,卻導致天下沸騰?”
“是其為拗相公也。”
“非僅止於此也。”石越搖了搖頭,道:“若其所行之政,皆為正確,便是執拗更甚十
分又如何?!王介甫之不能得志,是因為天下之凡人,雖賢能聰明,其所作所為,卻最多隻
能是對錯參半。故此,使當政者善知錯善改過,遠比寄望得到一個很少犯錯之賢者來得更加
切實可行。”
唐康在心中思忖,暗道:“大哥所言甚是。雖然大哥之賢,可稱賢者。但亦是五百年一
遇,後世之人,斷不能盡如大哥之賢。是以使人能善知錯,善改過,遠易於使人少犯錯。”
但是這話說出來,卻不免近於面諛,他自是不肯宣之於口的。只是點了點頭,以示同意。
石越見唐康明白,又道:“故此,要使當政者能善知錯,善改過,則不食朝廷俸祿之士
大夫尤為重要。本朝養士百年,士大夫皆慨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