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2/4 頁)
禹藏花麻等人都不禁側目而視,不由大覺尷尬,忙找了藉口,回道:〃謝陛下關心,臣家一切尚好。臣是在思慮一些事情。〃〃哦?是何事值得如此?〃〃臣在想,改制詔頒佈有些時日了,各地統軍、頭領、節度使、77。中文首發知州的態度,也應當明瞭了……〃秉常點了點頭,卻微怒道:〃至今未收到一份奏表。〃文煥在一旁插道:〃此事不足怪。興慶府附近,要麼是梁國相門下,要麼心存觀望。待沿邊幾個軍司表示支援的奏摺一到,這些人的奏摺,自然就遞進來了。後至之誅,他們豈能不懼?〃〃狀元公說得是,我曾聽過這'後至之誅'四字,似是個典故吧?〃秉常點頭稱是,又感興趣地問道。
〃確是典故。說的是大禹大聚諸侯,有最後至者,即斬之,以立威天下。
陛下改制,當法先王,立威信以行天下。〃文煥郎聲說道,全然不顧李清已經微微皺眉。
秉常卻連連點頭稱是,讚道:〃大禹為上古聖王,果然值得後世效法。他斬了後至者,從此他若有徵召,則諸侯自然無不爭先。其能成千秋之世,豈是偶然?!〃文煥笑道:〃陛下聞一而知三,真英明之主。〃秉常聽到這話,更加高興,笑道:〃今我等改制,亦當效法先王。若能使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員知道害怕,則自然令行禁止,改制可成,中興可期!我日前誅殺野利諸人,正為如此!〃李清在心裡嘆了口氣,正要勸諫,方待開口,卻聽到一人冷冰冰地厲聲說道:〃若是哀家不肯著漢服,皇帝是不是也要給哀家'後至之誅'?!〃伴著這聲音,內侍尖銳的唱禮聲響了起來:〃太后駕到——〃眾人連忙跪倒迎駕,齊呼:〃太后千歲!〃李清偷眼打眼,卻見梁太后滿臉怒容,正盯著夏主秉常與文煥,似乎恨不得把他們的心都挖出來看看。一個內侍則滿臉尷尬的侍立在身後,顯然他是被梁太后命令不要通傳,結果卻被梁太后聽到這番議論……李清又將目光移向梁太后,卻見梁太后兩道銳利的目光向自己射來,他連忙低下頭去。
卻聽秉常站在那裡,陪著笑說道:〃母后說笑了。〃〃我可不會說笑!〃梁太后冷笑道,在內侍搬來的椅子上坐了,又說道:〃在朝中連誅三個大臣,我還敢說笑麼?天下誰不知道皇帝殺伐果斷!〃〃那三人違抗君命,原也該殺。〃秉常不敢看梁太后的眼睛,只是低著頭回話。
〃果然不愧是一國之君!〃梁太后冷笑道:〃皇帝長大了,連祖宗都不放在眼裡,原也不必把我這個老婦放在眼中。'原也該殺!'哼!〃〃孩兒豈敢。我這也是為了祖宗基業。〃〃若果真為了祖宗基業,便不當如此草率!〃梁太后厲聲道:〃我們本是胡人,穿著這漢人的袍子,便是背祖忘宗!同樣的話,我已和皇帝說過很多遍——這漢袍一旦穿上,十年之後,大夏便無可戰之兵,党項有滅族之禍!當年北魏孝文帝的教訓,你便一點也不記得麼?〃〃太后此言差矣,孝文帝之時,北魏強盛一時,其國之亂,是因為他兒子不爭氣,禍生蕭牆而招外侮,否則爾朱榮之流何足成事?這如何能歸咎於孝文帝改制?〃文煥伏在地上,沉聲反駁道。
〃你是何人?!敢這般和我說話!〃梁太后盯著文煥,罵道:〃都是你們這幫奸臣惑君亂國,把好好一個皇帝帶壞了。〃〃太后……〃禹藏花麻小聲喚道,想勸解幾句。
梁太后早已開口罵道:〃禹藏花麻,你不好好勸皇帝走正路,也要跟著他們胡來麼?你可也是胡人。〃禹藏花麻連忙把頭縮回去,不敢再說話。
殿中頓時一片沉寂。
梁太后的目光掃過眾人,指著文煥,冷冷說道:〃這人是宋朝降將,無父無君之徒,豈可倚為腹心?來人!立刻將此人趕出宮中,從此以後,若見此人踏入宮中一步,便取他頭來見我!〃〃母后!〃秉常急道:〃文煥確是忠臣,綏德之時,他有救駕之功……〃〃正是念他救駕之功,才沒有立斬他。〃梁太后的語氣堅決無比,又將望著秉常,道:〃皇帝親政了,愛做什麼,也只能由得你。這江山社稷,是祖宗辛苦打下來了,終不能喪在外人之手。嵬名榮是幾朝的元老,忠厚可靠,這御圍內六班直,自今日起,劃出一半歸他直接統領。他本是御圍內六班直的老統軍,讓他指揮,也指揮得動。〃〃這……〃秉常與殿中眾人,聽到這話,連臉色都變了。
梁太后環視眾人一眼,冷笑道:〃難不成還有人離間我們母子,皇帝你疑心我要奪兵權不成?〃〃孩兒決無此意,只是茲事體大……〃〃御圍內六班直,你母后我當年也指揮得動!我若真要奪你兵權,一道手書,便能將六班直全部調走,用不得這麼扭扭捏捏。我是信不過你身邊這幫人!〃梁太后目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