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畢竟缺少說服力。他已經明白對司馬光,只能夠退而求其次,得到他的有限支援便是成功。至少司馬光是贊成減免役稅的。
“那就由我來開源,由你來節流吧。裁併州縣的事情,你總不會反對吧?”石越望著司馬光,無可奈何的安慰著自己。
司馬光果然沒有反對裁併州縣的計劃,不僅如此,司馬光在給皇帝的第一份奏疏中,提出了包括正式廢除免役法、募役法,恢復差役法,減免數項差役,將八等縣(注一)改成三等,裁併戶數不足三千戶的縣,廢並所轄不足三縣的州,節省朝廷財政開支等等十條建議。
《司馬十策》在遞給皇帝幾天後,就被中書門下幾位宰相或真心、或別有用心的下令,在《皇宋新義報》中刊登,各報紛紛轉載,朝野中的目光,一時間全被吸引。輿論或贊成或質疑,吵得不可開交。
“想不到司馬君實竟然會提出如此全面的財政主張。”連李丁文都掩飾不住自己的吃驚。
石越滿臉堆笑,心情極是暢快,“司馬光實在是替我背去了一件**煩。”他一面笑,一面親手換了根蠟燭,這一段時間,白天他基本上沒有任何空暇可言。“按著他的建議,全國的縣可以合併到八百到九百,州也可以減少一二十個。由此全國至少可以有近十萬百姓可以不要再服差役,而官員也要裁減一千以上。”
“這件事情本來司馬光不做,公子也要做。現在司馬光做了,自然名聲上司馬光會更受敬仰,但是那些裁汰官員的怨恨,也一併歸到司馬光身上了。”在李丁文看來,這實在是再也不可能更好的事情了。
“阿彌陀佛,我可不要什麼名聲。我只要少一點麻煩便好了。”石越雙手合什,嘻笑道。
陳良笑道:“司馬君實表面上謹慎溫和,實際上和王介甫是一樣的人。要求皇上宮廷用度裁減二成,以為天下表率——皇帝是非答應不可了。”
石越搖頭笑道:“皇上和我說了,除了恢復差役法之外,其他的主張,都會答應司馬光的。反正大部分事情,都是戶部該管的。如果司馬光做好了,國庫省下的這筆錢,百姓減輕的負擔,都值得大大的記上一功。”
李丁文與陳良都無言的點點頭,不管對司馬光的觀感如何,那些措施若是成功,對於整個改革計劃來說,都是好事。
“除此之外,為了適應戶部的計劃,皇上已經決定,中樞、輔樞、附樞、監察、貼職諸系統的改革,將提前推動。”石越故作平淡的說道,一面從玉架上取出幾塊玉飾,輕聲說道:“尚書左僕射是……”
“尚書左僕射朕定下的人選,是韓絳;右僕射是呂惠卿……”趙頊的臉在燭光中映得紅瞠瞠的。
“韓絳還說過去,呂惠卿——罷,罷,官家既然想用,便用吧。”曹太后不易覺察的皺了皺眉。她最近身體欠安,時不時竟然會夢見仁宗皇帝,“哎,真是老了。”暗暗嘆了口氣,輕聲說道:“哀家本以為,左右僕射中官家會給石越留一個職位的。”
趙頊笑道:“朕本來是想讓石越做右僕射,但是石越堅決辭了。”
曹太后霍地睜了一下眼睛,隨即嘆道:“那麼留給石越的,是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暫時定的是韓維。”趙頊有點猶疑的說法。
“一門兩相?”曹太后怔道。
“的確有礙物議。”趙頊坦白的承認,“但是韓維是朕信得過的人選。”
曹太后搖搖頭,語重深長的說道:“官家,韓維人是不錯,但若要用他,不如便讓韓絳出外。巨堤潰於蟻穴,忠臣與奸臣,只有後世才能分得清楚。”
“娘娘說的甚是。”
“哀家是婦人,官家英縱神武,有太宗皇帝之風,本不當多話。但於些制度上,卻不可不慎的。”
“娘娘說哪裡話來,朕是以為韓絳與呂惠卿分立,是目下不二良策。王珪、馮京,皆不足與呂惠卿相抗。”趙頊心中,自是知道自己的這個奶奶,不是尋常老婦。
“便換了吏部尚書,依舊讓韓維做韓林學士的好。”
“朕理會得了。”
曹太后說了這一會話,忽覺氣緊,猛的咳了數聲,趙頊連忙上前給她輕輕捶背。好一陣子,曹太后才氣息漸平,輕聲說道:“官家,石越此人,是忠是奸,委實難料。若從他點滴來看,是古今少有的大忠臣,難得又年輕又穩重,又有才幹。簡直便似上天送給官家的。那太祖、太宗託夢之事,更是讓人難測高深。此人若是用得好,自然是官家之福,大宋之福。但妾身常想,大奸似忠,這石越拒右僕射,連吏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