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能不知?若能便百姓,利國家,才是天經地義。如果有一位君主,願意節儉開銷,讓百姓免服徭役,難道相公認為這是不應該嗎?”
“那自是了不起的仁政。不過事情總要可行才好。”司馬光捋須道。
“必定可行。”石越的眼中露出熱切的光芒,“但是會損害到下層胥吏的利益,也許會讓他們‘怨聲載道’!”
司馬光不屑的說道:“不必理會他們。子明,且說說你的辦法。”
石越微微額首,道:“本朝養了百萬之兵,禁軍要打仗,不得不養。教閱廂軍是禁軍的補充,也未嘗無用。但是那些不教閱廂軍,又有何用?這些軍隊,成為了各級官員役使的奴僕,或者乾脆是虛佔名額,被人吃空餉,空耗國庫。但是這些廂軍,卻是老於官府差遣的人,他們深知下層的情弊,沒有小吏能欺負到他們。我的想法,就是把一部分差役,固定交給不教閱廂軍去做,他們力有不及的,再去募役。”
司馬光靜靜聽完,思忖良久,幾乎是同情的望了石越一眼,淡淡的說道:“這近於空想。”
宛如一盆冷水潑頭而來,石越萬萬料不到司馬光給自己的設想如此評價。他愕然道:“為何說是空想?”
“下層之事,千頭百緒,不是二三十萬廂軍做得完的,縱然做得了,也不可能把這些廂軍分配到各縣去,否則廂軍就不再是廂軍了。還有一些事情,比如催稅,又如何能夠讓廂軍去做?若依老夫之見,為政務在簡要。子明果真有意惠民,不如想辦法說服皇上,將一些不必要的役稅科目廢除,何苦如此繁瑣?”
石越默然良久,突然問道:“相公的《資治通鑑》,已經修到魏晉了吧?”
“正是。”司馬光狐疑的望了石越一眼,不知道他怎麼突然問到這個上面。
“各朝各代,科役減了又加,加了又減,由此導致的治亂迴圈,不知道相公如何看待?”石越的語氣尖銳起來,“相公是要歸之於天命嗎?”
司馬光略略遲疑,道:“正是。治亂迴圈,本是天理。我輩再怎麼努力,也只能讓治世長久一點,亂世減少一點,卻不能阻止亂世的到來。”
“那麼為何遠古之世,太平有千百年,近古卻不過二三百年?”
“因為後世德化不淳。”
“那麼有何良策?後世的人就一定要接受二三百年一亂的命運?”
“孔聖之學,可以救之。”
“孔子以後,多不過四百年,短不過數十年,必有一亂。又是何故?”
“因為後世未能復古。”
“給相公宰相之位,五十年的時間,相公能復古嗎?”
司馬光一怔,遲疑了好久,終於還是搖搖頭,道:“不能。”
“一百年時間,能嗎?”
司馬光又沉吟了一會,終於誠實的說道:“不能。”
石越嘴角已露出微笑,又追問道:“使諸葛亮、魏徵復生,能否?”
司馬光頹然搖頭,道:“憑一人之力,便是孔子復生,也在能與不能之間。”
石越滿意的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麼又談什麼為萬世開太平?”
“如果眾人齊心,尚有可能。”司馬光突然抓住一根稻草。
“相公修史,以古可知鑑今,可曾見過有所有的讀書人一條心的時候?”石越毫不客氣的駁斥道。
“這……”
“今天大宋要做的事情,是天地間一大變局。不僅僅事關大宋的禍福興亡,也關係到華夏能否脫離這一治一亂的宿命。”石越情不自禁的站起來,雙手揮動著。“憑藉德化不能完成的事情,我們要用更出色的制度來達成。我不憚煩瑣,要用廂軍來解決役法的事情,就是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役法的弊端。”
“制度?”司馬光完全不相信這套說辭。
“不錯,為後世立下可以效法的規模製度,最重要的,是要讓後世不能隨意的破壞這個制度。”
“今日我們可以敗壞祖宗法制,後世為什麼不可能敗壞我們立的制度?”司馬光語帶譏諷的說道。
“我們的制度如果不合時宜,也會被淘汰。但是它本身要有足夠的力量,去制約一些不必要的破壞。”石越沒有理會司馬光的語氣。
司馬光搖搖頭,板著臉說道:“老夫不相信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人若死了,一切作為,皆由後人做主,又豈是你所以左右的?秦始皇欲傳萬世,二世而亡,為萬世笑柄,子明不要步他的後塵才好。”
石越終於知道自己要說的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