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2/4 頁)
如同國內一些秀才們所想當然的那樣,對於恢復漢族的統治抱以熱烈的期望並且願意為之犧牲,恰恰相反,越是深入到西夏的腹心之地,當地的居民越是可能為了西夏國而拿起武器來與宋朝戰鬥——哪怕是漢人,亦不例外。從職方館蒐集的情報分析,西夏國內大部分居民,無論蕃漢,亦無論貴賤,他們更關心的,恐怕還是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只有這件事情可以最終決定他們的傾向性,而並非那虛無飄渺的“夷夏之防”與“君臣之義”。這樣的情況同樣適應於被契丹人佔據的燕雲地區,職方館對燕雲地區更為詳盡的情報分析,曾經直接擊碎了大宋朝從皇帝至大臣們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幻想——以為只要大宋軍隊北上,當地的漢族居民就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職方館甚至認為,如果將來王師果真北上收復燕雲,一定會有相當的漢族官員為遼朝皇帝盡忠,而對於普通居民的期待,最多也只能寄託在中立這樣的範圍之內;真正能為大宋朝所用的,也許只有僧道與商人。
而西夏的情況顯然更糟,因為在梁太后與梁乙埋的統治下,西夏與宋朝的關係不斷交惡,衝突不斷,商旅斷絕。職方館甚至只能依賴於遼國商人來收集西夏的情報——不過這顯然不屬於陝西房管轄。
因此,當司馬夢求決定要刺殺文煥之時,突然發現,要麼他就要暴露陝西房知事的身份,要麼,他就只能親自動手——司馬夢求還不至於愚蠢到敢在西夏的腹心之地募集刺客。
不過無論如何,司馬夢求卻同樣也沒有想過要拿自己的生命去與文煥同歸於盡。這並非是司馬夢求吝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他認為文煥的生命還不夠票價。所以他才來找明空謀劃。明空的回答,顯然不會讓他滿意。
“無論如何,要請大師代為謀畫,只要能探聽出文某有何喜好習慣,便不難設法接近。”
明空不知道司馬夢求為何一定要殺文煥而心甘,但是畢竟司馬夢求是宋朝樞府職方館知事,他既然如此說了,亦不好拒絕。他沉吟許久,方勉強說道:“文某之喜好習慣,興慶府想必知之者必少,且聽聞他除與夏主及李清見面之外,便常常閉門不出,亦不接客……不過,貧僧勉力打聽便是。”
“多謝大師。”
興慶府外的圍場,內著鐵甲、外裹錦袍的文煥撿著一隻身中羽箭的大鷹,策馬向夏主秉常馬前跑來。臉上尚帶著稚氣的秉常笑吟吟地望了文煥一眼,揮鞭指著文煥,向身邊的李清笑道:“不料宋朝亦有文將軍這樣的善射之士。”
李清微微欠身,一臉鄭重地答道:“宋軍重射術,善射之士想必不在少數。若據文將軍所言,宋朝現已在編修《步軍典範》,其中似有規定士卒之射術,不僅須能及遠,亦須能中的。此不可輕視也。陛下請思之,若是宋朝神臂弓部射中之能提升三成,我軍當以何應敵?”
秉常的笑容凝固在臉上,半晌說不出話來。
“宋軍近年來屢戰屢捷,又不惜耗費國帑,將軍隊全部整編,裝備昂貴之新式武器,此其志不在小。”李清繼續說道,“反觀諸國,遼國雖新君立足漸穩,然而楊遵勖割據之勢已成,耶律伊遜負隅頑抗,其困獸之勇,固出人意料,然於遼主卻非福音,如此以久,遼國國力必然削弱。大理國內爭權奪利,權臣秉政,於宋朝本不足為患,如今更是懾於宋朝之威,一歲竟至三遣貢使!此為宋朝開國以來未有之事。而我大夏,屢敗於宋,兼之陛下即位未久,威信未立……”李清說到此處,見秉常的臉色已漸漸嚴肅,他頓了一下,凝視秉常一眼,欠身說道:“恕臣萬死,臣以為今日之事,大夏國有亡國之憂!”
“你是忠臣。”秉常勉強擠出笑容,回頭看了文煥一眼,見文煥離自己已不足五十步,他向文煥招了招手,示意他過來,又轉身對李清說道:“說話無須顧慮太多。”
李清抬頭看了四周一眼,見除自己和文煥之外,四周衛士皆是秉常心腹,暗暗點頭,又向秉常說道:“陛下可否屏退左右說話?”
秉常看了李清一眼,又環視四周衛士,半晌,方點點頭,揮手高聲說道:“爾等退至百步以外!”
“遵命!”眾衛士一齊躬身應道,如波浪一般退了開去。文煥愣了一下,正也隨著眾人退下,卻聽李清喊道:“文將軍,你過來。”
文煥頓時愣住了,他看看李清,又看看秉常,眼睛霍然一亮,一絲熾熱的光芒從眼中一閃而過,握弓的手背,青筋根根暴露。
卻聽秉常轉過臉來,向他笑道:“文將軍不必迴避,可過來說話。”
“是。”文煥點頭答應,正要策馬過來,卻見李清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