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環節。當側重點不同時,內裡各要點的主旨便有很大不同,因此只能是三種功法而無法合而為一。
至於這三種刀法基礎孰優孰劣,言歡覺得既然它們都呆在書架上,應該是各有其長的。或許就像十三種入門功法一樣,功法本身並無高下,只是因人而異。
張綺輝給言歡選的那本,是突出“運息”這一環節的刀法基礎。言歡在元息修習方面所展露出的天賦,帶給張綺輝的印象實在過於震撼,因此才選了這一本。他認為這種方式最能夠揮言歡的長處。
言歡到現在都不清楚,自己的元息強度到底如何。只是從張教習昨天測試時的反應來推斷,應該不會太差。這裡的三種刀法基礎,張教習自然不會是隨便挑了一種。其中的原因,言歡也隱隱猜到了。
算算時間,張教習過來還得有小半個時辰。言歡難得進一次存放武道典籍的書樓,便在裡面四下溜達起來。他倒不是想找什麼絕學,只是看著一排排的典籍,心中便有些澎湃。武道之學,果然博大精深。
正如張綺輝所言,這裡面所放的典籍,有八成都是其他宗派的。雲鼎門的前輩們把這些其他宗派的功法記錄下來放在這裡供門人弟子翻閱,也體現出了對本門絕學的強大自信。若不是相信自家功法更勝一籌,弟子們不會捨本逐末,是斷不會有此舉的。
不經意間,言歡看到了一些仙道功法,不由有些好奇,便湊上前去細看。
他知道,這個世界所謂的仙,和前世地球上傳說中的仙人完全是兩個概念。仙道如同武道一樣,是一種修行方式,而這兩種修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在一排排仙道功法中,赫然有幾本仙道功法入門。言歡順手就拿下來一本,翻看起來。
只是看了開頭,言歡便明白了,仙道修習和武道修習果然從根本上就是不同的。武道修習是激自身潛能,而仙道修習則是引天地靈氣煉化自身。
這回翻看,純屬好奇心驅使。這完全不同的修行方式,引了言歡的極大興趣,不由自主就一路翻了下去,直到最後一頁。
入門功法,如果放在平時,言歡有這麼個機會,定然會一一取下細看。但現在顯然非常不合適。
他提醒自己:距離中試還有六十二天,這段時間裡,一切和修習武道無關、對提升境界沒有幫助的事情,都要放在一旁。
言歡把仙道入門功法放了回去,走到書樓門口坐了下來,開始回想第七級心法。
這第七級他才剛剛開始修習,還未從十三種入門功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種。默誦了一會心法,張綺輝就回來了。
問清楚言歡已經背熟了那門刀法基礎後,張綺輝便帶他離開了武經閣。那本戰技基礎要領,自然是向管事教習登記借出來了。
出來之後,張綺輝帶著言歡直接去了他的住處。
每一個別院教習都有一個獨立的小院。這些小院與地字十二館遙相對應:既聽不到那邊弟子們的喧囂,有事時又能迅趕到,距離極為適宜。
大多教習都是有家室的,別院中的只是臨時寓所。張綺輝年近四十,卻一直是孑然一身,他的小院便成了唯一的住所。這地方言歡沒少來,每次過來除了聽張教習講課外,一頓訓斥也往往少不了。
這一回自然不會再挨訓。張綺輝將刀法基礎又細講一番,讓言歡對照自己的記憶,有不明之處立即問。
有師父教的好處,就是能夠很快的讓初學者跨過從無知到有所瞭解這層最大的障礙。而關於戰技的描述,再如何精確,也需要人費神去想。師父在跟前,卻可以很直觀的展示出來。
待張綺輝講完,言歡對刀法基礎不敢說全弄懂了,也算是明白了六、七成。
張綺輝讚道:“你能提出這些問題,說明大體上已經都瞭解了,可見你的悟性是很高的。剩下那些你還不懂的,隨著修習的深入,自己感受之後自然會有更多的領悟。有一些東西,是我無法教你的。”
這可以說是言歡第一次在這個小院中聽到誇獎。他心情難免有些激動,想起將要面對的挑戰,胸中湧起無窮鬥志,道:“我會努力做好的。”
張綺輝點點頭表示滿意。
這時小廝送來了晚飯,張綺輝便讓言歡趕緊吃,之後還有安排。言歡見這飯明顯是雙人份,知道是張教習早吩咐下的,當下也不客氣。
別院給教習開的是小灶。雖然一些家底豐厚的弟子也能吃上這等伙食,言歡卻是從來沒有嘗過。味道自然比不上阿姚家廚子做得那般精美,比起普通弟子吃的大鍋飯卻強了許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