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要知道,這只是適合別院弟子的層次翻閱的典籍,整個雲鼎門的武道典籍該有多少,那真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數字。
張綺輝看出言歡的驚訝,微笑道:“這裡面的武道典籍,有八成都非我雲鼎門的功法。有的宗派遭受天災**,或是中道沒落了,一些功法就此失傳,反而是我雲鼎門中存有那些功法。”話語中透著驕傲。
言歡心下恍然。六百年來,不知有多少雲鼎門弟子在外行走,自然見識過眾多宗派的功法。一代代人這麼積累下來,便有了這許多其他宗派的典籍。
想必每一個傳承悠久的大宗派都是如此。這是一種巨大的資本。如果和一個宗派交戰,知己知彼,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張綺輝從書架上取下一本:“這本書講的是戰技基本要領,由本門數十位先輩整理而成。你先不要看書,仔細聽我講。”
這本書可比言歡之前學的入門功法書厚多了,一本頂得四、五本的樣子。言歡接過書,隨著張綺輝的口述,開始全神記憶。
這一番傳授,直花了一個時辰。張綺輝問道:“都記下了嗎?”
言歡點頭道:“都記下了,只是有許多不明之處。”
張綺輝道:“這個不要緊。你下去翻書時,參照我剛才的講解。兩廂對照,便能領悟許多。再有不明瞭的地方,儘可問我。”
頓了一下,又道:“你現在修習的入門功法,最後附有一門戰技。雖然那門戰技的主旨是教人如何運息,實戰價值算不得太大。但你與這戰技基本要領結合修習,定能大有裨益。你可還記得那門戰技?”
言歡點頭道:“雖然看時不明其義,但內容都還記得清楚。”
張綺輝拍了拍言歡的肩膀,表示滿意。帶著他朝一邊走了兩個書架,從上面拿下一本:“這是一本刀法基礎,講述了刀法戰技的基本要領。你現在就看,加緊記熟,過一個時辰我來接你。”
言歡接過書,待張綺輝離開書樓,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來用功。
武道典籍的文字比起經史文著要易懂得多,但卻有許多特有的字眼,初學者不免一頭霧水。好在言歡此時要求很低,不求看懂,但求記熟。
若是換了別的弟子,看都看不明白還要記熟,實在是強人所難。但言歡在這方面卻是打小就培養出來的。當初他三歲多就開始背千字文,全文熟記之時,其中的意思還明白不到兩成。此時背這武道典籍,真是不在話下。
張綺輝實在是大大低估了言歡背書的本事。這一本刀法基礎只有入門功法一半多點的厚度,不多時言歡便記熟了。他按著記憶,把手裡這本放回書架上原來的位置,見那裡竟然還有兩本刀法基礎。
“難道是和入門功法的道理相似,這刀法基礎有三種修習方法?”
言歡心下好奇,又拿下一本翻閱起來。
按說沒經過張綺輝的允許,他自作主張去學別的功法,算是違規的。貪多嚼不爛的道理言歡自然是懂的,但他覺得,這些基礎性的東西,多瞭解一些並不是壞事。
他有這個想法,並非信不過張綺輝的教導。只因他現在的修習方式本就是特殊的,不能照搬武道典籍。而更深一層的原因,他自己現在都還沒有意識到。
自從前世的記憶覺醒後,言歡潛意識中便存在了這樣一個認知:要想更好的揮人體工程學在武道修習中的作用,必須要儘可能多的瞭解有用的資訊,這樣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從而提高修行的效率。
………【第13章 “二進宮”(上)】………
一共花了半個多時辰,言歡將三本刀法基礎都翻了一遍。互相對照一番,加上剛才張教習講述的戰法基礎要領,倒也領悟了一些。
總的來說,刀法基礎上講了三個要點:一曰蓄勢,二曰運息,三曰力。而這三本書上所講的側重點各不相同。
可能有人會覺得,將這三本書整合一下,不是便能有一本全面、完善的刀法基礎了嗎?
言歡起初也有這個想法。但他看完之後再細思一番,卻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刀法運用的三個要點,相當於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中,只能突出一個。如若三個環節都要突出,等於是三個都不突出,戰技的效用也就大打折扣。
這就好比在固定收入的情況下,有衣、食、住三方面的消費。個人按需求不同,會在一方面重點消費,這樣能帶來最大的滿足感。如果平均分配,只能是各方面都很尋常。
而這三本刀法基礎,所述的便是在突出一點時,如何貫通三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