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這些都不是問題,大不了賠本賺吆喝就是了。
他決定回國後,不僅要繼續在西方國家出版新文學叢書,還要從傳統文學中選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翻譯。
如此一來。永珍書局就要成立一個編譯所,招攬精通外文的人才。
外國人翻譯的中國名著往往不怎麼靠譜,還是中國人更懂得中國文化。
在寫作之餘,林子軒還會到甲板上散步,吹吹海風。或者在郵輪靠岸時上岸走一走,見識一下異域風情。
有一次,郵輪在斯里蘭卡的科倫坡靠岸。
他下船的時候碰到了一位同樣急於下船的法國小姑娘,兩人撞到了一起。
小姑娘十一二歲的模樣,面容可愛,看起來性子略顯急躁,身後跟著一位中年女人。
就這樣,林子軒認識了這位叫做瑪格麗特陶拉迪歐的小姑娘和她的母親瑪麗陶拉迪歐。
她們和瑪格麗特的兩位哥哥住在郵輪的三等艙,前往越南的西貢。
這個時期的越南屬於法國的殖民地,有大批法國人在那裡生活。
在法國人裡也有富人和窮人,透過聊天,林子軒知道瑪格麗特一家的生活並不如意。
瑪格麗特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教師,父親早逝,一家人依靠母親生活。
1924年,她的母親花費全部積蓄在柬埔寨買了一塊土地,沒想到被人騙了,這塊土地每年有六個月的時間會被海水淹沒。
她的父親在法國的家鄉有一處小莊園,這次她們一家在法國老家住了一段時間,但法國的生活同樣糟糕,她們不得不繼續返回越南生活。
由於父母是教師,瑪格麗特受到不錯的教育,懂得法語和英語,可以和林子軒交流。
小姑娘頗為活潑和健談,或者說是早熟,在知道林子軒是一位作家之後,就經常來到林子軒的艙房裡找書看和聊天。
她聊著自己灰暗的生活,希望能夠儘快長大。
或許是生活在越南的緣故,她對於東方人並不陌生,只是不知道林子軒在文學界的名聲。
瑪格麗特看了林子軒帶在身邊的中國新文學叢書和《蠅王》等小說,認為林子軒寫的還不錯,以後會成為一位大作家。
林子軒拿出在巴黎購買的禮物,挑出一件送給了瑪格麗特,獲得了小姑娘的稱讚。
兩人就這麼毫無拘束的交流著。
林子軒明白,郵輪一旦到了西貢,他們可能一生都不會有再次見面的機會。
人就是這麼奇怪,那些不會對親密好友說的話或許就會對著一位陌生人傾訴。
因為你知道陌生人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親密好友會一直生活在你的身邊。
在這段不長的旅途中,林子軒和瑪格麗特談論了不少事情,包人生和理想,有些事情他不認為這位小姑娘能夠聽得懂。
在西貢的港口,林子軒看著小姑娘隨著家人走下郵輪的舷梯。
這時候,瑪格麗特突然轉身跑向林子軒,和林子軒抱在一起,並在林子軒的耳邊用法文說了告別語:再見,我的愛人。
這個舉動讓林子軒哭笑不得。
透過這些天的接觸,他知道瑪格麗特性子活潑,小姑娘骨子裡有著法國人浪漫的因子。
他望著瑪格麗特消失在人群之中,不禁生出一股悵然之情。
許多年後,這位叫做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走上了文學道路,她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做瑪格麗特杜拉斯。(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
1925年12月8日,林子軒回到上海,受到熱烈歡迎。
此時,浙奉戰爭早已結束,奉系軍閥張座霖為了儲存實力退出江蘇和安徽等地,孫傳方乘勝北進,直達山東邊境。
這一戰之後,孫傳方統轄浙、閩、蘇、皖、贛五省,成為直係軍閥中最有實力的首領。
這是他一生最為輝煌的時期。
為了籠絡江浙等地的豪門望族,他高薪聘請江浙等地的名人作為顧問。
顧問是個虛職,平時不用做什麼,一切待遇從優,每月還有500銀元可拿。
林子軒作為上海的名人,同樣收到了聘書,月薪800塊銀元。
這份薪資待遇和聘請西方人等同,因為此時的林子軒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望,可以和那些西方名人相提並論了。
這一次回來,沒有人再質疑林子軒“享譽世界的小說家”這個頭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