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認過他是《雷雨》的作者,可他身邊的人不是傻子,從歐陽予仟對林子軒的態度就能看出端倪來。
此刻在郵輪上,一眾朋友閒聊,剛好碰到這個機會,鄭證秋就拿林子軒死不承認的事情說笑一番。
洪慎久在美國,不瞭解國內話劇的情況,也不知道《雷雨》在上海的火爆。
他聽到鄭證秋說林子軒是大劇作家,心裡難免有些不服氣。
如果鄭證秋這麼說自己,洪慎無話可說,畢竟鄭證秋曾經寫過很多受觀眾歡迎的話劇劇本,有這個底氣。
可林子軒這麼年輕……
洪慎有才氣,也有些傲氣,在他心裡大劇作家這個稱號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他把劇本給鄭證秋看是請教,給林子軒看算怎麼回事啊。
“不知道林先生寫過什麼劇本?”洪慎客氣的問道。
他和林子軒還不熟悉,話語裡帶著一絲疏離。
“別聽鄭大哥說笑,我哪裡稱得上劇作家。”林子軒擺擺手,否認道。
“這裡沒有外人,你還不承認《雷雨》是你寫的,否則予仟兄會對你那麼客氣。”鄭證秋微笑著逼問道,“《雷雨》一出,我們以前寫的那些劇目算是過時了。”
他話語裡有些欣慰,也有些惆悵。
《雷雨》的劇本是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
以前文明戲的劇本太過粗糙,無論從內容還是藝術形式上都和《雷雨》沒法比。
好在鄭證秋已經脫離了話劇圈子,準備拍攝電影了,不然的話有了《雷雨》的珠玉在前,他還真不知道寫什麼好。
現在的上海不少劇作家仿照《雷雨》寫一些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故事倒是越來越古怪離奇,卻再也不像《雷雨》那樣讓觀眾感動了。
洪慎聽了這話,覺得鄭證秋不像是說謊,這個《雷雨》似乎真的是個好劇本。
“我在國外,訊息閉塞,不瞭解國內話劇界的狀況。”洪慎沉聲道,“不知道能不能拜讀一下這部《雷雨》?”
眾人都看向林子軒。
林子軒頗為無奈,在這種朋友小聚的私密場合,如果一味的否認就沒意思了,只會讓人覺得這人太假,不值得結交。
“劇本我沒帶在身上,到上海後一定給你送去。”林子軒回應道,“其實沒有鄭大哥說的那麼好,都是朋友抬愛。”
“你不如另寫一部好了,予仟兄還等著你的新作呢。”鄭證秋聽到林子軒終於承認,不由得催促道。
“沒錯,上海的《雷雨》都排演爛了,也該換換新劇目了。”周劍允附和道。
陸小蔓只是看著林子軒,不說話。
她還不知道林子軒原來寫過話劇,《雷雨》可是得到過魯訊稱讚的戲劇。
洪慎也頗為期待,他倒是想看看林子軒能寫出什麼劇本來,他可是專業學習過戲劇的,而林子軒似乎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畢業的。
專業和業餘,這還用說什麼?
“那可能要三四天之後了。”林子軒不確定的說道。
三四天之後?
洪慎差一點沒把手裡的茶杯扔出去,一個好劇本需要精心的雕琢,無論是臺詞還是佈景都要精益求精。
別說三四天,就是十天半個月也不一定完成,你以為自己是莎士比亞啊!
其他人倒是沒有驚訝,他們親眼看到林子軒用了兩個半月寫成了將近80萬字的《亂世佳人》,已經習慣了林子軒的寫作速度。
四天一個劇本,這應該算是慢的吧。
隨後的幾天,林子軒一直窩在艙房裡寫劇本。
洪慎不時過來閒聊,其實是為了打探訊息,作為話劇界的專業人士,他才不相信林子軒在四天時間內能寫出什麼好劇本呢,或許只是一個大綱吧。
等到時候自己是笑話他呢,還是笑話他呢?
第五日,林子軒拿著稿紙出來了。
洪慎顧不得和鄭證秋說話,站起來接過稿紙,只見稿紙的開頭寫了兩個字。
《日出》。
第七十七章 《日出》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
“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之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行這樣事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