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4/4 頁)
了錯覺。
這個小老頭非常精明,作為林子軒在美國的代理人,林子軒在美國越出名,他以後越好辦事,他沒有說謊,只是說的很有選擇性。
這是律師慣常使用的手段。
在觀看《上海假日》的那數十名普通觀眾中,有一名華人少女,叫做黃榴霜。
她出生於1905年,祖籍廣東臺山。
她的祖父是最早一代來加州淘金的華工,後來黃家在唐人街開一間洗衣鋪來維持生計。
在她上小學的時候,正是好萊塢電影興起之時,看電影成了人們時髦的玩意,她常常翹課溜進戲院,非常喜愛電影。
1919年的一天,一部叫做《紅燈籠》的影片在中國城出外景,需要一個東方臉孔來演配角,才14歲的黃榴霜毛遂自薦,從此進入了電影圈。
這幾年她一直在好萊塢跑龍套,聽說戲院要放映中國電影,就託人進了戲院。
她看到《上海假日》後大為驚訝,沒想到中國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已經可以和好萊塢電影相媲美了,連好萊塢都要翻拍中國電影。
這讓黃榴霜非常自豪,她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給林子軒寫了一封信。
才17歲的黃榴霜在信中寫了自己在好萊塢的遭遇,自己對電影的熱愛,自己對《上海假日》的喜愛,自己對中國的思念,等攢夠錢就回去看看等等。
她寫這封信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平時在好萊塢受到不少不公正的待遇,想要傾訴自己的情緒,然後寄到了大洋彼岸。
她不知道林子軒的確切地址,信封上寫的是上海明星電影公司。
林子軒竟然奇蹟般的收到了信件,這多虧了他在上海的名氣,同時,他還收到了張康任寄來的《紐約時報》。
對於報紙上的誇張報道,他一笑了之,可對於這個女孩的來信,就要慎重對待了。
從信中的內容看得出,這個女孩不是他的影迷,也不是崇拜者,似乎只是想要發洩一下自己的感情,找到一個傾訴的物件。
這和後世網路上的漂流瓶差不多。
或許她把信寄出去,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