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不好,而是好過了頭,沒見阿哥里除了老大與三爺之外,還全都閒著麼,弘晴這一去戶部辦差,一傢伙就將四爺以下的阿哥們全都壓著了,這麼一整,本來就是眾矢之的的誠郡王府還不得成了眾阿哥們攻擊的標靶,稍有個閃失,那後果可不是鬧著好玩的,問題是老爺子金口已開,身為當事人,弘晴還真就不能直接出言拒絕的,這一急之下,額頭可都見了汗了。
“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為晴兒年歲尚小,若是去了戶部,疏漏難免,恐於朝政不利,還請皇阿瑪收回成命。”
老爺子的賞賜一出,不止是弘晴心裡發急,三爺也穩不住了,面對著眾兄弟們投將過來的火辣辣之眼神,三爺實在是有苦自知,忙不迭地從旁閃了出來,替弘晴推辭了一把。
著急的不止是三爺,八爺也頭疼了,瞧瞧,三爺都已管著禮部了,若是再有個弘晴跑去了戶部,那勢力可就真要膨脹得太過分了些,八爺縱使根深,卻也不得不有所擔心,只是他自己卻是不好在此際出面反對,不為別的,只因山東一案裡兩犯案巨頭可都是他八爺的門下,這會兒正自擔心老爺子拿他作法呢,又怎敢在此時胡亂生事,不過麼,他不出手,卻可以讓九爺等人出手,但見八爺輕輕碰地了下九爺,手上的勁雖不大,可暗示的意味卻已是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出來。
“皇阿瑪,三哥所言甚是,晴兒雖才智頗高,到底年幼,拔苗助長恐非得宜,還請皇阿瑪明察。”
九爺本就躍躍欲試,這一接到了八爺的暗示,哪還忍得住,跟著三爺便從旁站了出來,一派為弘晴著想狀地進言附和道。
“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為九弟所言無虛,晴兒如今尚在進學,當以經文為要,戶部之事還是暫緩為宜。”
大阿哥原就對三爺的順風順水相當的不滿,這會兒自是更不想看到三爺得了天大的好處,本就想著出言反對,只是他那智商著實不咋地,一時間也想不出甚好理由來,正自著急之際,一聽九爺如此說法,自以為可以順杆子往上爬一爬,也就不再多猶豫,第三個冒出了頭來。
“皇阿瑪,兒臣以為晴兒天縱之姿也,去戶部學學也好,所謂學以致用,以戶部實務印證所學,或能得其真諦也。”
太子同樣不願三爺坐大,不過麼,他比九爺要狡猾一些,並不直言反對,而是玩了一手偷換概念的把戲,將戶部幫辦改成了去戶部學習,這一裡一外地,賞賜的意義與價值可就差得遠了。
“皇阿瑪,兒臣以為太子哥哥所言甚是,還請皇阿瑪聖裁。”
太子一動,本不想出頭的四爺也呆不住了,眉頭一揚,跟著站了出來,擺明了站在太子一邊的旗號。
“晴兒,你看看,一眾叔伯們可都不看好你喲,怎麼著,可有信心否?”
康熙老爺子壓根兒就沒理會下頭不斷冒出頭來的兒子們,而是笑著朝弘晴擠了擠眼,語帶戲謔地打趣了弘晴一句道。
怎麼辦?應還是不應?
信心這玩意兒弘晴可是向來不缺的,不就是個戶部幫辦麼,不懂就學好了,當真沒啥大不了的,左右年歲小,真不怕有啥跌面子的,問題是這要是答應了下來,後頭射來的暗箭可就免不了要多了不老少,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不是?然則老爺子金口已開,不應的話,後果也難言樂觀,該如何應對就成了擺在弘晴面前的一道難題……
第94章 養心殿裡的暗鬥(二)
戶部是好,油水多,權力也大,可惜不能去,那地兒水太深,干係也太大了些,一不小心就得玩完!
老爺子的話雖是戲謔之語,可帶給弘晴的卻是莫大的壓力,一個應對不當,一向以來的所有謀劃都有落到空處的危險,值此微妙關頭,弘晴的腦筋已是急速地運轉了起來,瞬息間便已將箇中厲害分析了一番,末了還是決定不去戶部,倒不是嫌棄戶部油水不多,而是弘晴深知戶部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將有著數場大風暴要輪番上演,無論是清欠還是錢法之爭,都是些棘手無比的活計,甚或連很快就要提上日程的旗務整頓也與戶部有著不少的干係,一旦沾手了戶部,這些煩難事兒怕就沒處躲了去,甚至連騰挪的地兒都難找,這顯然不是弘晴樂見之局面。
“回皇瑪法的話,孫兒以為叔伯們所言甚是,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孫兒尚且年幼,理財天下恐非孫兒此際所能應對者,願先從工部學起,若得有成,當可為皇瑪法分憂也。”
直接拒絕老爺子的好意顯然是不行的,要說自己沒有信心,那同樣也不成事,不過麼,這卻難不倒弘晴,委婉地借了眾叔伯們的話謝絕了老爺子的安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