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穿入聊齋 南朝陳 1.54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求生:開局萬人屠但我是個好人爭論王國:兒童的奇思妙想世界絕殺!NBA冠軍教練的奇蹟時刻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知識積累無畏契約:這個入是桂啊!和前任重生後,他一直在殺我她華國人,異世求生當然秒殺全場網王之幸村精市的小網友超厲害的怪誕世界求生:我有一輛蒸汽房車似影是婙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LOL:鳥巢開始橫推八賽季你是說吸血鬼在名柯開深夜食堂?快穿,男主他又又又殺瘋了崩鐵,鏡流師弟的我加入屠神組快穿之炮灰逆襲上位霍格沃茨的遠古惡魔家有邪神初長成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謙有禮,不逾矩,不與人爭,不與世鬥,安順天命……”

陳劍臣聽得啞然,無可否認,這些言語都是大道理,但道理越大,越是空洞無物,實質上並無多少可取之處。如果完全按照這些大道理去為人辦事,那麼,人就會變得迂腐古板,不識變通,說白了,就是個照本宣科的老古董罷了;而假如說一套做一套,人又會變得虛偽狡詐。

故而,必須結合實際的情形來隨機應變,與時俱進才行。

比如《禮書》上所言“君子儀合,衣冠必正”,意思就是說君子的禮儀要符合聖賢書所教,穿衣戴帽都必須一絲不苟,端端正正的。

這話說得漂亮,但如果在危難時候還要注重這些繁文縟節,那麼就是自取滅亡了。

為了帽子正不正的問題而丟失自家性命,這就是君子所為?

《三立真章》裡說的君子卻不是這樣,而是“格物致知”,“本心守則”;所謂“本心守則”,意思就是說根本的大原則不可動搖,沒有絲毫妥協的餘地,一旦妥協,一旦退讓,那就喪失了本身的立場,再無依據可言。

好比天統王朝的讀書風氣,個個嘴巴上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每逢節日,便都個個去祭拜鬼神,焚香燒紙,求財求運。

這就是表裡不一的情況,就是在信念上不夠堅定,不夠純粹。如此的話,就算讀書破萬卷,又豈能做到下筆如有神?

儒修之道,心中當無鬼神,不信,不奉,不怕,方能成正道,方能養出浩然正氣來——浩然正氣,就是儒家的神通,是護身立命的所在。所謂修心養性,所謂博覽群書,都是為了這個神通而經歷的種種過程,就和佛門和尚,天天敲鐘唸經,以求成正果一個道理。

但在此過程中,認識不當的話,人往往會誤入歧途,修心養性會修養成一個書呆子,博覽群書則會裝了滿腦袋的教條主義,而或,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般,又怎麼會知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因此,天統王朝中讀書人雖然多,但真正能凝練出正氣的人卻鳳毛麟角,萬中無一。

在這方面,陳劍臣無疑走了一個天大的捷徑,身懷辟邪筆,筆鋒開,見真章,直接開闢泥丸宮,得了真傳。

可就算如此,他更需要堅守本心原則,才能取得進步突破。是以當第一次那景陽村土地言辭傲慢地來興師問罪時,陳劍臣哪裡會俯首認罪?

這一認,就等於把他得自於《三立真章》的信念全部推倒了。

鬼神有道,儒亦有道。在信念立場上,兩者存在根本性的對立。

讀書人毀廟砸像,本身就無可厚非,讓讀書人去大興廟宇,求神拜佛反而顯得荒謬。更何況陰神不請自來,闖入他夢中,本就屬於一種侵犯,輕則會受到驚嚇,重則魂魄受損,如此情形,要陳劍臣對土地陰神客氣那可真是貽笑大方,不知所謂了。若換了另一個尋常的書生,只怕就得跪地求饒,任由對方處置了。

而後陰司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不惜再派牛頭馬面來,到了這個地步,更沒有什麼好說的。

是非曲折,本就是一筆糊塗賬,怎麼算都算不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同的身份立場,就有不同的說法。到頭來,還是得看誰的實力更強。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任你三寸不爛之舌能說出一朵花來,人家一刀就把你砍了;任你自以為正氣凜然,大公無私,人家照樣一刀,也能把你砍了。

好人往往沒有好報,根源不在於善良,而在於沒有護身立命的手段!

陳劍臣是過來人,自是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既然矛盾沒有調和的餘地,那就根本不需要調和,守住自己本心原則即可。若陰司不依不饒的再來滋事挑釁,他也不會畏縮退避。

抱著這一份心思,陳劍臣對於課堂上先生的諸種說教那是打心底就反感,對方往往陳述一個小小的觀點,就引經據典地長篇大論,說個不停,簡直比老太婆的裹腳布還要長還要臭。由此陳劍臣就想起一個典故: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大概如此。

看來,想透過學八股文考科舉的路子是不能走的了。

——天統王朝制定死板的八股文形式來約束天下的讀書人,本意目的就是要僵化他們的思想,定住他們的念頭,從而安安分分地替王朝效勞賣命。

這一點,陳劍臣早洞悉分明,他如何還能入此彀中?並且,讀這些所謂的聖賢書,對於修煉正氣無利反有害,反而會影響本心念頭的獨立性。

陳劍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手到情來退休妖局員工直播寵物答疑爆紅婚後相愛:黎少慢慢寵重生之亂世佳緣白居易傳心動互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