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資運輸不便等因素,那些房子早已廢棄多年,然而那次他在屋裡意外發現了新鮮的黃牛殘骸,後半身已被吃淨,前半身基本完整。
葉從美認為這極有可能是老虎所為,因為有能力捕食黃牛,而又可能在山區出現的大型肉食猛獸中,除了華南虎外,其他動物像豹子等,都沒有藏食的習慣。
堅信林區有虎的同時,葉從美也很清楚,若沒有影像資料等直接證據支援,他口中的百山祖野生華南虎,便始終只能在傳說和現實的邊緣遊走。而事實是,12年間,在山上時刻準備按快門的葉從美,以及眾多慕名前來的媒體記者、攝影愛好者,都始終沒等來老虎的再次出現。
■ 再現牛頭山
就在葉從美苦等老虎現身不得時,2004年,離百山祖300多公里外的浙江武義縣牛頭山保護區,卻有多人目擊了疑似“活體野生華南虎”,這年7月下旬,保護區裡西聯鄉章五里村68歲的養羊戶錢金興,因為2個月來自家連續丟失4只羊而心下生疑,連續幾天把羊趕上山後,他自己悄悄地跟在後面上山,想看個究竟。
7月底的某個傍晚,他趕羊回家經過一處山澗時,十幾米外一人多高的草叢中忽現“唰唰”響聲。錢金興以為可能是自家走失的羊,正想走近瞧瞧,只聽“吼”的一聲,一隻“全身金黃色、身上有虎紋、尾巴1米多長”的動物往山上竄去,轉眼消失無蹤。
是老虎?錢金興驚魂未定,匆匆回家後,於8月10日向當地鄉政府報告了“目擊老虎”一事。訊息很快轟動全縣。8月12日上午,時任武義縣委書記金中梁,叫上浙江師範大學動物資源專家鮑毅新教授,親自帶隊前往牛頭山探尋虎跡。
尋虎:遊走在現實與傳說之間(3)
目擊第一現場,在一處名叫“福緣坑”的所在,坡陡路窄林密,山澗流水潺潺,兩旁灌木叢生。鮑毅新教授說,此地雜木茂盛,常年溪水不斷,正是老虎喜歡出沒的環境。
在錢金興所指的草叢裡,考察隊找到了幾個梅花狀的動物腳印。
考察隊更發現,在錢金興所在的章五里村,目擊過“疑似老虎”動物的人還有不少。8月初,也是在福緣坑,村民吳香女到山上採摘箬葉時,看見不遠處的山溝裡,一隻“看上去像老虎的動物”在低頭喝水,“渾身金黃,尾巴很長”。另一位村民朱舍梅則逢人便說某天清晨她在菜地裡摘菜時,聽到山谷裡連續5次傳出“嗷……嗚……”,震得整個山谷都在迴響。
考察隊最後認定,這“至少是一隻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隨即,當地林業部門在老虎出沒處架設了紅外攝像機,放養了幾隻羊,期待神秘貓科動物再次光臨現身。然而這隻“疑似華南虎”很快就影蹤全無。
■ 老虎怕人了?
葉從美並不知曉外地的虎蹤報告,但他覺得如今是“老虎越來越怕人”。
2005年,他曾在茶木淤附近一處山裡發現一處“虎穴”,那是一處雜草堆成、下有拱形入口的草窩。他先丟塊石頭過去探了探,沒有動靜,這才小心翼翼地挪近,發現窩上面是蓬鬆的茅草,下面是鋪著一層樹葉,整個窩大約2米多長、米高、1.3米寬。
在窩中,葉從美又發現他曾多次獲取的“虎毛”、“虎糞”,匆匆拍了幾張照片、辨清方位後,便一路狂奔下山。下山後他才發現,背上全被冷汗溼透了。
這以後,葉從美多次來這虎窩附近蹲點,但再沒有發現新鮮虎跡。“老虎鼻子本來就很靈,對陌生氣味很敏感。”自小深諳虎性的老葉說,“可能是虎窩附近出現了生人氣味,老虎就不願意再在那裡呆了。”
這次經歷讓他懷疑“遠比人類靈光的老虎,在刻意躲避著人類,這樣人就總是碰不上老虎。”葉從美這樣總結他的尋虎生涯。
而“我小時候老虎根本就不怕人”。慶元五大堡鄉大洪村70歲的村民陳世新,至今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村裡發生的一起老虎吃人事件:有天晚上,一隻華南虎竟然趁黑摸進村裡,吃掉了一位吳姓老人,他也是現場目擊者之一。現場遺落的虎毛,證實了行兇者是華南虎。陳世新回憶,事發後,居住於血案現場閣樓上的鄰居,表示曾聽到樓下有響動,但沒有聽到呼救聲。
■ 殞命雙尖寨
按照浙江省林業廳專家的說法,華南虎一度曾在浙西、浙南山區廣泛分佈,甚至杭州、寧波郊區都有獵捕華南虎的確切記錄。
此前發現疑似虎蹤的武義牛頭山麓,早年也常有華南虎出沒。1965年農曆12月25日,西聯鄉東坑村村民朱留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