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紂一高興,就得意忘形了,當時就命令放了伯昌,放了就放了,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可商紂在當時,還做了一個極為愚蠢的事情,就是賜給伯昌弓箭斧鉞,這是最高榮譽,代表伯昌可以不經過紂王的同意,對任何一個不聽話的諸侯國進行###。
天啊,這商紂喝酒喝多了吧,真的是愚蠢到家了,賜給伯昌那麼大的權力,這跟自殺沒什麼兩樣。事實證明,酒喝多了,真的會誤事。
看來,商朝滅亡的日子,不會很久。
三,文王復仇
文王出獄後,雖然得到商紂的適當補償,但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不是為了自己的那些錢財好馬,是恥辱。
鋃鐺入獄對他來說,就是個天大的恥辱。
說什麼自己也是名人之後,你商紂算老幾,你他媽的別得意,老子要把你從王座上拉下來。
此時的伯昌,已是一股怒火,復仇的火焰,已經在他胸膛熊熊燃燒。
可是,你一個方國,拿什麼跟人家中央打呢?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伯昌陷入了沉思。
看來,在沒有行動之前,還需要做幾個工作。
伯昌的這幾個工作是做得極其漂亮的,爆破商王朝進行了倒計時,就等他的兒子武王輕輕按一下按鈕。
是什麼工作那麼重要呢?換個角度來問,周文王為什麼能夠打敗商紂王?他憑的是什麼?
下面就來好好討論,我把它歸納為三點。
第一點,廣納賢才。
西伯昌歷來很重視人才的挖掘。史記記載,西伯昌禮遇下士,求賢若渴。還說他,為了跟這些賢才談話,常常連飯都忘記吃。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前來,西伯昌提出的條件是很優厚的,只要有能力,升官發財那是很容易的。
因此,西伯昌的手下集聚了一大批精英,如伯夷、叔齊、太顛、散宜生、鬻熊、辛甲,太公望等人,在當時,都是頂呱呱的人物。其中,太公望這個人物,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可以這麼說,周文王兩父子滅商建周,太公望有一半功勞。
那麼,太公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太公望姓姜名尚,又叫姜太公。姜太公這個人名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姜太公釣魚,願者上勾。”中的姜太公,就是本文中的這位人物。
姜太公出生時,家境已經敗落。但姜太公不捨不棄,努力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
可是並沒有人賞識他,姜太公默默無聞了五十多年,再也等不下去了。那時候人的壽命比較短,活到五十多歲已經是高壽了,到底還能活多少年,姜太公心裡也沒有底,說不定活多一兩年就掛了,那自己一身本領,不是白學了。
看來,是該找個主的時候了。
聽說西伯昌求賢若渴,待遇非常高,跟他混吧,應該有好前途。
那要怎樣才能吸引西伯昌的注意呢?姜太公想了個計策,這就是姜太公釣魚法。
姜太公開始迷上了釣魚,一天到晚都在江邊垂釣,但他釣魚很特別,魚鉤是直的,又不放魚餌,這樣釣法,釣上幾百年,也不會有魚上鉤。人們就很好奇,問他怎麼這樣釣魚呢?姜太公笑笑回答:“願者上鉤。”這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勾。”的典故。
姜太公的異常舉動,也引起了西伯昌的好奇,西伯昌也來湊熱鬧,來看個究竟,兩個人就套個近乎,聊起天來,這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原來眼前這位有點傻的人,是個奇才,這不是自己正想要的人嗎?拉起人家就走,跟我混吧,我是不會虧待你的。
姜太公笑了,“魚兒”終於上鉤了。
西伯昌沒有看錯人,他帶回去的這個人,非常能幹,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代將才。
第二點,井田制。
西伯昌在農業方面的成就,就是頒佈了“井田制”(也有學者說周朝還沒有實施井田制)。
什麼叫井田制?在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在奴隸社會,農民是沒有自己的土地的,全國的土地,都屬於奴隸主所有。井田制就是奴隸主把自己的土地設定為無數個方塊,方塊中又分為九大塊,如井字,四周的八塊由八家人耕種,種出來的糧食歸農民所有,中間的那塊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種,種出來的糧食歸奴隸主所有,這就是井田制。
井田制的好處是刺激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讓每家每戶都有餘糧,解決溫飽問題。農民生活寬裕了,國家的經濟能力自然是日益強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