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衛國(今濮陽)人,徙居陽翟,家累千金,是當時有名的富商。他在趙都邯鄲經商時遇見困居趙作人質的秦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以為“奇貨可居”。遂兩入咸陽,賄通秦宮上下,遊說正在被太子安國君寵愛的華陽夫人,召異人歸秦為嗣,立為太子。異人子楚即位成莊襄王后,任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秦始皇幼年即位,尊其為“仲父”,執掌朝政。有賓客三千,童僕萬人。為秦國長治久安著想,他召集門客各展其能,採匯先秦各派學說,綜合儒、墨、刑名、法各家論述,編成《呂氏春秋》,史稱雜家。秦王政22歲加冠親政後,因嫪毐謀叛案牽連被免職,在放逐蜀郡成都途中,憂懼飲鴆自殺。
嫪 毐(?—前238年) 秦宦官,趙國邯鄲人,初為呂不韋門下食客,後冒充宦者入宮侍奉太后趙姬,陪食陪寢,深得寵幸,權勢極大,內外諸事均由其決。家有食客千餘,童僕數千,秦王政八年封長信侯,居以山陽(河南焦作)之地,又有河西、太原二國之封。與太后生有二子,穢亂宮闈。次年秦王政加冠親政,他怕醜行暴露,聚眾叛亂,兵敗被捕殺。
第一節:
千古一帝王,嬴政秦始皇,
武功掃六合,鐵腕獨乾綱,①
政行郡縣制,集權於中央;
勞民築長城,傷財修阿房,
焚坑千古恨,苛政導國殤,②③
雄主兼暴君,功赫過亦彰。④
註釋:
秦始皇
①六合——指天地間上下四方,泛稱天下。
②焚坑——指焚書坑儒,摧殘文化與文人。
③國殤——指國家短命、早亡。
④赫…彰——顯著、突出,聲勢浩大、影響深遠。
人物介紹:
秦始皇(前259……前210)原名趙正,後改嬴政,莊襄王之子,孝公六世孫,在位28年。13歲繼位,朝政由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執掌。22歲親政後,平定嫪毐叛亂,罷免呂不韋;以尉繚、李斯為卿相,任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為將,“奮六世之餘烈”,遠交近攻,用十年時間先後剪滅東方六國,完成統一大業。自稱皇帝,獨斷乾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近五百年的分裂局面。接著用韓非之法,廢分封設郡縣,統一法令、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以加強中央集權;修長城,築馳道,開靈渠,銷燬民間兵器,遷六國貴族於咸陽;北擊匈奴,南定百越……以此安定社會,鞏固統一。其所創立的秦制沿承兩千年,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極其深遠,在世界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然而因其統治期間,急功近利,剛愎自用,窮奢極欲,修阿房造陵墓;窮兵黷武,濫徵賦役,勞民傷財;又嚴刑峻法,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暴虐無道,致使民怨沸騰,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危機加深。“坑灰未冷山東亂”,在他第五次出巡沙丘病死後不久,便爆發了農民大起義,他期以萬世的秦王朝只延續了15年,僅傳至二世便短命而亡!終年50歲。
第二節:
趙高宦二秦,奸譎禍心藏,
沙丘搞政變,車裂李丞相,①
朝堂辨鹿馬,狂妄近荒唐,
機關終算盡,到頭滅族亡。
李斯上蔡郎,工書擅文章,
觀鼠悟人生,說秦擢丞相,
上書駁逐客,獻策滅六強;
妒能陷非死,沙丘甘作倀, ②
四嘆見性情,才具德不彰, ③
治秦又葬秦,車裂又何傷! ④⑤
註釋:
①沙丘——地名,今河北廣宗縣西北大平臺,始皇病死處。
②非——指韓非,李斯和韓非是同學,早年同求教於荀子。
③四嘆——對自己一生悲歡際遇的感慨:一嘆鼠於倉廁而異,奮研帝王術;二嘆擢相卿,樂極生憂傷;三嘆改遺詔,助虐致秦殤;四嘆具五刑,悔恨自羅網,咎由自孽障。
④治秦——指李斯為秦王政出謀劃策,兼併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又為秦修訂律令,強化皇權,鞏固統一,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強國。
⑤葬秦——指李斯出於一私之利,竟助紂為虐,屈從趙高,篡改遺詔,廢長立幼,惑亂朝綱,引起天下大亂,導致秦早亡。
人物介紹:
趙高(?……前207),秦宦官。其祖原系趙人,父母因罪沒為官奴。高生於內府,後入內宮為宦者。因身強體壯又知&q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