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4 頁)
有所不知,大明水師早已不敷使用。戰船年久失修,將士久不操練,火炮已有數年未曾增加一門。要想出兵臺灣,勢必要朝廷拿出巨資修造戰船火炮,重新操練水師將士。”
大明水師的實際狀況,其實是人所共知的。雖然他們並不知道,實際情況要比他們想象的嚴重得多,但是這並不會影響他們對面對出兵臺灣時,水師是否能夠勝任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也是方從哲為之心痛的一個原因,因為他無力改變這些。要修造戰船火炮,重新操練水師將士,談何容易大明現在那點賦稅,用來賑濟災民,撥付邊軍餉銀和支付百官俸祿便已經花費的差不多了。要再拿出錢來整訓水師,那是不可能的。
一想到這裡,方從哲的頭又疼了起來。方從哲已經記不起來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頭痛這個毛病的,或許是被自己的那個不爭氣的兒子給氣出來的。
“而且閣老,眼前大明首患,並非臺灣這個小島,而是遼東的後金啊此時分心應對臺灣是否不利遼東亂局啊”崔景榮下面的話,更是讓方從哲心焦不已。
“是啊大明首患,當屬遼東。既然如此,便先放其一馬。自強,遼東後金的努爾哈赤發‘七大恨’反叛。現撫順已陷。遼東諸軍吳統一統屬,天下各地屬軍又陸續到達遼東,急需一人統屬遼東及各地官兵,你可有合適的人選?”說到遼東,方從哲只能放下臺灣這個次要問題,問出了他今天讓崔景榮來的主要目的。
二百三十七章選擇
“熊廷弼,此人是督撫遼東的最佳人選。其三十六年便巡按遼東,熟悉兵事,為當下穩定遼東第一人選。”崔景榮一口便說出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人選。
但是方從哲在聽到崔景榮的人選是熊廷弼後,眉頭反而鄒了起來。這樣的表情,讓崔景榮心中不由疑惑了起來。
“閣老,這熊廷弼是李成梁之後,對遼東邊事最為熟殮之人。且其在應對後金方面,有著非常有效的看法。”
“熊廷弼此人的才能,我自是知道,但是此時不能讓其督撫遼東。”想了一會,方從哲否定了崔景榮對熊廷弼的推薦。
“為什麼?”崔景榮難以理解的問道。
“自強,你不要忘了努爾哈赤這次做了什麼‘七大恨’公開反叛,是為大逆不道,是我大明之奇恥大辱。不管是皇上,還是朝廷百官,都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所以,現在大明所要看到的是迅速的平定後金。
熊廷弼雖有大才,也深諳兵事,對遼東更是極其熟殮。但是其策略卻是實內固外和以夷攻夷,這樣一來,遼東兵事勢必曠日持久且耗費巨大。這是大明所負擔不起,也不能接受的。”
或許有人會說,方從哲沒有選擇熊廷弼是個錯誤,也是其人生的一大敗筆。但事實卻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方從哲選擇熊廷弼。要知道,熊廷弼是楚黨,同方從哲在朝廷中,護衛奧援。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方從哲怎麼可能不選擇熊廷弼。
作為一個東方第一大國,在面對後金這種公開的反叛,是不可能容忍的。當時的所有人都不認為後金能夠應對大明的怒火,更不可能接受熊廷弼那種大規模修建堡壘,分化北方少數民族,藉以困死後金的策略。
所有,與其說是方從哲不選擇熊廷弼,還不如說此時的大明不選擇熊廷弼。一句話摡之,天朝上國的虛榮,使得大明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自強,還有其他人選嗎?”否定了熊廷弼後,方從哲再次問道。
“其他人?閣老,其他人多身處京師,對遼東兵事可知之甚少啊”
除了熊廷弼,崔景榮便想不出有什麼更合適的人選了。畢竟這個時候的大明,能督撫一方軍隊,特別是這種涉及十數萬,甚至更多大軍的人選,是不可能選擇武將的。而文人,大部分都沒有實際的帶兵能力,所以,崔景榮想來想去,就只有熊廷弼一人能夠勝任了。
聽到崔景榮這麼說,方從哲不由撫了一下額頭,這是他感到頭疼的下意識行為,也表明方從哲此時正在為這人選問題而傷腦筋。
沉默了半刻,方從哲像是想起了什麼,但似乎有些難以決斷。便站起來,來回走了起來。
“自強,老夫想到一個人。”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似的,方從哲停了下來說道。
“何人?”
“楊鎬。”
“楊鎬?閣老,萬萬不可啊此人此前曾敗而不報,謊報軍功,並因此而被革職,如何能勝任此任?”
一聽方從哲竟然選擇楊鎬來擔當督撫遼東軍務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崔景榮立即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