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嬸子做的雞湯裡好像沒有桐油味啊?話說,桐油能吃嗎?那不是用來點燈的麼?
餘敬惜放下手中的瓷盅:“剩下的你們分,拿些熟桐油來,我把傘補一補。”
早上看到傘上的大洞時,她就想叫住屛兒讓他先補一補再出門,結果他跑的太快了些。桌上放著幾張從便所順出來的黑麻紙,比劃了一下,居然還沒破洞大。
“木頭,再拿張沒有裁開的黑麻紙來。”餘敬惜比劃了一下:“還有半碗熟桐油。”
“小姐會補傘?”屛兒歪了歪頭:“傘怎麼能用紙補?下雨打溼不就壞掉了?”
餘敬惜摸一摸手上的傘:“這不是紙做的?那是什麼做的?”
“當然不是紙,這是褐絲織成的緞。”褐絲其實是指質量不好成色不佳,不能用來織綢緞的蠶絲做出來的劣質緞面。
這種緞,顏色醜陋沒有富貴人家願意用它來做衣服,但是也遠比貧苦人家穿的麻貴重得多,所以裁剪成小塊用來製作雨傘上佳,用這種緞做的傘也算是貴重物品,還是餘家家境富裕時留下的物件。
窮苦人家遮雨有一襲蓑衣一個斗笠足矣,傘在周朝可不是家家都有的東西。
“我曾私下問過兜兒,他說王家作坊,補這把傘少說也要八錢銀子呢。”屛兒目光灼灼:“小姐真能修好?”那豈不是能省下八錢銀子?
兜兒?餘敬惜沒印象,最少不是她穿過來見過的人:“王家作坊?做傘的?”
“恩,是兜兒的外家。”屛兒看小姐一臉茫然:“小姐不記得兜兒?他是魏嬸子的小兒子,偶爾跟魏嬸子來府裡送東西。”
屛兒提醒著,但餘敬惜依舊一臉茫然,想想小姐以前除了書,其他的連眼角都欠奉的樣子,不認識倒也正常。
“王家作坊可是附近幾個縣唯一的制傘坊呢,聽兜兒說,哪裡不但出緞面傘,連錦面和綢面的傘都有呢。”屛兒有些羨慕:“兜兒還說一把這樣的褐緞素面傘也值十兩銀子。”
餘敬惜摩挲著只把有些笨重的傘,傘骨是上好的黃斑竹,只是用來做傘面的緞子,時間太久開始腐朽綻裂。
“沒有油紙傘嗎?”她吶吶自語,工藝油紙傘,三年級時候女兒學校手工課的作業,她曾經和女兒一起製作了許多五彩繽紛的扇面,最後選中的那副女兒畫的墨竹和題詩,還在班級裡獲了獎。
餘敬惜不會做傘骨,不過不要緊,只把傘的傘骨就上好。
門口光線一暗,柯煜端著一隻粗瓷碗閃了進來,碗裡是半碗明晃晃的熟桐油,從工坊大油
缸裡舀出來的,熟桐油在工坊用來夜裡點燈。
“木頭。”餘敬惜仰頭淺淺的笑:“這油怕是不夠呢。”
、、、、、、、、、、、、、、
屛兒踮起腳隔著樹杈小心的張望,眉宇間有些忐忑更多的是歡喜,初夏的雨後園子裡的綠似乎深了幾分,綠意苒苒中餘敬惜的一身白衣顯得很是醒目。
“小姐怎麼還不動呢。”他小聲的嘀咕,然後又原地轉了幾圈,轉身對立在背後一臉困頓的柯煜低聲呵道:“怎麼就最後一張了呢?為什麼不多做幾張?”
柯煜被吵醒無辜的動動手指:“啊啊。”
屛兒的氣勢頓時低了幾分:“也是,工坊裡的桐油本就不多,唉,如果能做出桃花紙,小姐也不用這麼犯愁。”
桃花紙是一種棉紙,薄而韌呈現淡淡的粉色,一般是用來製作風箏的上上之選。屛兒不知道適不適合用來做傘面,但是卻覺得非常適合用來讓小姐做畫。
柯煜一共製成了六張油紙,已經有五張被小姐丟棄了,屛兒覺得不是小姐的畫太醜,而是黑麻紙真的太醜了,如果換成桃花紙效果會好很多。
餘敬惜確實在犯愁,她手頭只有醜陋的黑麻紙,從紙張本身來說,黑麻紙堅韌結實,而且柯煜的撈紙手藝不錯,紙張紋路細膩平滑,沒有劣質紙常見的結節。黑褐的色澤上面有兩指寬的天然紙紋,遠看像是蜿蜒流淌的水痕。上過桐油的紙張帶著高亮的光澤,看上去像是覆蓋著一層褐色的糖漬,這樣的油紙防腐,防潮,防水,防蟲蛀,耐熱,耐酸,耐鹼是製作油紙傘的上佳材料。
但是卻不適合做成工藝傘,因為略顯陳舊的底色是它改不了的硬傷。
如果她不著急,她甚至可以再等十多天,等柯煜這次新做的這一批白麻紙。但是她著急,因為上次屛兒典當冬衣換來的糧食再次見底,她不想也不能再看著屛兒一日只食一餐。
屛兒在樹後張望的焦急神情,沒有傳染給餘敬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