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部分(第2/4 頁)
過了多久,才長吸一口氣,微微閉眼,然後睜眼,說道:“好,你們二人帶領各自屬下潛入上京,全力營救皇后。告訴蕭秀明,包括他自己,即使北府的人全部損失,也要配合你們救回皇后。”
…………
…………
千百年來,西北乃至整個西域這片廣闊的疆土,不管主政者是誰,對各個異族部落,都是採取間接控制的方法,號稱西域之主的人,沒有權利對他轄下的領土和百姓實施垂直管理、直接管理,而是必須透過部落的土司、頭人、族長、頭領進行間接的統治。賦稅要透過他們以貢物的方式上繳,百姓要能過他們來間接管理,當需要與外敵做戰時,需要透過他們來徵兵、用兵。這樣也就決定了最高統治者權力的侷限性,和政權的不穩定性。
祥符國雖然依然難以超脫封建王朝這個範疇,但是必須要有統一的戶藉管理制度、全民兵役制度、正規賦稅制度、司法制度,而且還要在這些基本目標基礎之上建立一個較之大宋更為先進、民主的封建政權。
可是想推行這些制度,建立這樣一個國家,這其中的曲折艱難充滿了太多未知和困難。
因為,這個過程中會直接削弱那些各部落頭人、土司、族長們的權力和既得利益,而最大的勢力便是党項八氏,葉塵雖然依靠拓跋格魯和李光順以及金錢僱傭先是控制了党項軍隊,然後以遠比以往好的物質生活漸漸使得党項八氏認可了祥符國,認可了葉塵這個族長之上的‘王’。
但是,葉塵若是想強行徹底改變党項人的生活習慣,將其如漢族百姓那樣改土歸流,納入統治,即使是拓跋格魯和李光順在党項人中擁有絕大的權威,即使所有党項人都認可了他這個‘王’的存在,也必將會產生極大的反彈。
深夜迷迷糊糊將兩更送上,求捧場和月票的鼓勵和支援——————————————
第七百三十四章 國策與軍團換防
(非常感謝‘雁城老曾’、‘流離de歲月’、‘書友36010683’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援。)
葉塵並不打算以武力強行推行這些制度,因為他知道,若是他這樣做,他將會如慧星般升起,又如慧星般離去,成為搞大躍。進的王莽第二,必然落得個眾叛親離,慘淡失敗的下場。
他要首先發展工商、繁榮經濟;改土歸流,推行漢族與黨項、羌族、土蕃、土族等異族的雜居、通婚。建立更多的城市,促進各族與漢族之間的融合;同時在氣候和地理合適的地區大力發展農耕,經過幾年的時候,先為自己這些政策打下紮實的經濟基礎,然後再順理成章,從城市這種阻力最小的地方開始,以點帶面,逐步推行。
可是即便如此,恐怕來自各部頭人、土司方面的阻力仍然不會小,陰奉陰違的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所以,才先有剛來到西北時對羌族山神寨和土蕃格多部的殺一儆百的震懾,以及寇準如今在山神鎮弄得試點。這樣,先將這些部族首領以武力震懾,然後再研究出一套一勞永逸的辦法,最終徹底解決問題。讓治下所有人,不管是什麼民族,都真正的成為祥符國的王化子民。
這一點早在立國之初在葉塵和中書省的推動下,便當成祥符國的國策一直來執行著。
這近一個月以來,葉塵忙於打仗,中書首特別是農部對這一國策的推動並沒有放慢進度。
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如今農部在祥符國境內黃河流域正在開墾的七百多萬畝田地。
過了夏州,一路西去,先是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牛羊成群,氈帳朵朵。時而又是阡陌縱橫,麥苗青青,道道河流蜿蜒其間,又有許多不大不小的村莊城鎮。
這裡比起橫山党項八氏的地方,生存環境還要好些,遊牧與農耕參差其間,雖然祥符國剛剛經歷了一場‘保衛大戰,但是這個地方的百姓卻未受到戰爭波及,如今正是草綠馬肥的季節,百姓們還是要努力放牧、耕種,以保證今年的收成的。
由此再往前去,到處是綿延起伏的荒原戈壁夾雜著片片草原,縱目所及,便是橫山荒原。
拓跋格魯帶領著拓跋氏去年剛剛建立的拓跋城,就矗立在這片土地上。
從拓跋城往西、往北,是沿賀蘭山和黃河流域的大片廣袤、肥沃的土地。早年在在秦漢之時,有過一些開墾,但後來因為党項遊牧名族佔了此地,這些良田逐漸荒蕪,連同大名鼎鼎的漢渠和秦渠都變成了乾溝。可以說重新變成了荒原。
但是,自今年開春之後,這裡就漸漸不一樣了。
在葉塵強行推動之下,戶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