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部分(第2/4 頁)
書院,並賜《九經》(尚書、詩經、易經、論語、孟子、左傳、周禮、禮記、孝經)一部。宋仁宗時,詔令西京洛陽修葺擴建,賜名“嵩陽書院”,並賜學田一頃,以供辦學經費。司馬光、程氏兄弟、范仲淹等均曾講學其中,該書院被譽為“四大書院”之首。
如今歷史被葉塵所改變,趙光義也已經生死,太乙學院的歷史也隨之改變,最主要的是,有祥符學院的橫衝出世,相信書院之首定然不會再是其它書院或者學院了。
青袍青年一邊想著心事,一邊按照之前打聽到的路線前行。突然聽到身後有聲音傳來,轉身看去。
躍入眼簾的是一輛馬車和十名身穿黑色披風的騎士,從馬車和騎士的位置來看,這十名騎士是那輛馬車中人的護衛。青袍青年剛來到夏京,所以看不出什麼,但若有夏京本地的人,便會認出身穿黑色披風騎士的身份————大內暗衛。
祥符國內直接負責皇族防衛的有兩股力量,除了四千黑騎之外,便是連繼城統領的暗衛司兩千暗衛。這馬車裡面的主人既然有暗衛充當護衛,即使不是皇族中人,也定然與皇族有著某種非同小可的關係。
看著馬車在十名神色默然騎士的護衛下朝自己急馳過來,青袍青年感受到這十名護衛冷厲的氣息,特別是齊刷刷看向他的冰冷警惕目光,不由心中一凜,拉了一下韁繩,把自己的馬讓到一邊。那駕馬車卻在他身邊停了下來,馬車內有人掀開車簾,溫聲問道:“這位兄臺,請問你可知道祥符學院還有多遠嗎?”
問話的人十六七歲的樣子,穿著藍色長袍,年紀輕輕但卻透著一股沉穩和自信,以及一種讓人信服的神色氣質。
青袍青年面對十名護衛狼視眈眈的目光,神色不變,朗聲笑道:“這位公子請了,在下也是第一次去祥符學院。”
“哦?如此下雨天,兄臺何不下馬上車,一同前往?”藍袍少年溫言相邀。
“多謝公子美意,不過在下習慣了這種天氣。更何況在下看公子這些護衛不也是在雨下行走。”青袍青年抱拳謝道。
藍袍少年怔了怔,看了看自己的護衛,說道:“如此祥符學院再見。兄臺,請了。”
“那在下就先行一步了。”青袍青年揮鞭驅馬,冒雨而去。
一兩柱香的功夫,就可以看到前面有幾個果林茂密的土丘,因下著細雨,雨霧茫茫,頗有清幽之意。於林丘之間,依稀可以看到一個猶如翠玉的一般的小湖,綿綿細雨落入湖面,不減綠色,清澈得能夠看得見湖邊水下白色小魚。就在果林與小湖之間,有幾條水泥小路蜿蜓而入,不知道通向什麼所在。舉目眺去,在林木之後,可以看到一層層建築的屋頂。
“多半到了吧。”青袍青年暗自忖道,“真是世外桃源呀。”為了表示尊敬之意,他連忙翻身下了馬,牽著馬緩緩而行。一路欣賞著這沿途的景緻。繞過幾個丘林之後,讀書的聲音隱約傳來,他側耳聽去,卻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那是《論語》裡的句子,只是這聲音稚嫩,卻讓青袍青年有些疑惑不解。
循聲而往,祥符學院的全景漸漸躍入眼簾。聲音是從一排紅色磚房中傳出,此時走得近了,越發清楚,這明明是十二三歲的稚童讀書的聲音。青袍青年心裡越迦納悶:莫非我走錯地方了?
小心的牽著馬走了過去,卻見紅色磚房前立著一塊石碑,上書:“祥符學院附屬中學”幾個大字,皺眉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之後,青袍青年這才恍然大悟。
兩更深夜送上,求捧場和月票的支援——————————
第七百五十八章 校訓上的劍意
(非常感謝‘書友18672397’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援。)
從這排磚房順著祥符學院邊轉過一個彎,才看到第一道橫門,橫門之上,是當今祥符國皇帝親筆手書:“祥符學院”,瞻仰了一會兒,才去看左邊一塊高四丈,寬兩丈的天然巨石。神奇的是這巨石好似被人切豆腐一般被人從中間切開,一半繼續穩穩的豎著,只是被切的這一面變成了光潔的平面。此時這光面上豎刻著一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同樣是葉塵的書法。並且是葉塵以魚腸劍劈巨石,以肉指刻石寫字所成。這件事情早已隨著祥符學院的名聲在祥符國,乃至整個天下廣為流傳。可以想見的是,即使很多年後,每當人們站在大門前看這巨石時,都會想到劈石刻字的傳奇故事。說不定還會慢慢變成一個神化故事,或者多了一個千古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