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第2/4 頁)
現在,他把架設浮橋的計劃、選址和這些精確無誤的數字一起獻給了呂餘慶。
呂餘慶一聽之下,認為這一計劃可行,心中十分高興,又帶著幾名門客詳細研究後,準備在兩日後崇政殿議對攻伐南唐事務時,將此計劃拿出獻給陛下,並且對範若水保證,不貪墨其功營,請陛下對其下旨封官。
不料範若水卻道:“晚生在南唐乃一落第舉子,一介寒士,到宋廷卻馬上封官,豈不讓天下士子笑我大宋無人?晚生只要大人幫忙在國子監要個宋國舉人名額,參加此次陛下開科取士的科考,晚生願以真才實學躍登龍門。若考不歿第,晚生無怨無悔,此生永為布衣。”
呂餘慶心想,如此一來,自己便可獨享此大功,不由心中大喜,但面上不露絲毫,嘆道:“李煜號稱江南大才子,卻如此不知珍愛人才,豈不令天下士子寒心,賢人遠避?”
說到這裡,他起身拍了拍範若水,說道道:“難得若水有如此高行雅量。既然這樣,若水參加本朝科考一事便交給老夫去辦,若水這些天安心在老夫府上住下學習文章,準備備考。”
…………
…………
開寶四年,二月十九日。開封天氣大好,風和日麗。
今天,趙匡胤在崇政殿召集政事堂、樞密院兩府重臣,以及所有涉及到攻伐南唐部衙主官對對南唐用兵一事,進行最後推衍和任務分配。除了趙普、呂餘慶、曹彬、沈義倫、羅公明、李君浩之外,晉王趙光義、魏王趙德昭和小皇子趙德芳也列席。
趙匡胤行事極為務各嚴謹,這種涉及到攻伐一國大戰的大事,他習慣於對每個部衙、甚至每個人所負責之事一一進行詢問和交待安排。
從樞密院各地調兵之事開始,先是曹彬代表樞軍方進行了彙報,到最後趙匡胤基本沒有過多補充,有曹彬和潘美、趙贊這樣的老於戰事的名將統一排程和具體統兵,的確不需要趙匡胤再有過多交待。不過他到最後想起華夏衛府送上來的情報,補充道:“給李繼勳傳信,告訴他攻伐南唐期間,北方大營一定要萬分警惕,隨時做好契丹大軍南下的準備。”
眾人心中一震,但一看皇帝陛下神色輕鬆,便又鬆了口氣,所有人都知道,大宋真正的敵人和威脅是擁有大軍百萬,騎兵三十萬的契丹。
等曹彬和沈義倫恭敬稱是,退到一邊之後。接下來,趙普代表政事堂對各地民夫徵調,以及涉及到糧草供給的各路、州、縣糧草準備情況進行了彙報。
趙普乃是真正的能臣,雖然為人貪腐,但凡做大事向來滴水不漏,更何況這些年大宋常常對外用兵,大多都是由趙普一手負責這些事情,早已輕車熟路,也沒有任何問題,不過最後皇帝陛下還是補充了一點:“政事堂下發文書給各路、州、縣,在攻伐南唐期間要加強對民間管控,防止聖堂賊人和彌勒教妖僧蠱惑百姓生事,不要忘了,去年攻打南漢時,川蜀一地暴亂的教訓。”
第三更送上,求捧場,求月票————————
第五百五十七章 華夏衛府還可做三件事
(非常感謝‘擊水z三’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援。)
趙普心中凜然,暗自慚愧不已,心中有些後悔最近只想著如何對付晉王趙光義,竟然將這件事情沒有提前想到,還要被陛下點出來,實在是與自己能相的身份不符。這樣一邊想著,趙普趕緊一邊告罪,恭敬稱是。
之後,三司使羅公明就糧草籌備和運輸,以及戰事軍餉翻三倍下發一事進行了彙報。財計這一塊,整個大宋沒有人比得了羅公明,和趙普一樣同樣是輕車熟路,只是趙匡胤深知打仗一事糧草的重要性,依然忍不住囑咐了幾句。
等羅公明退到一邊之後,趙匡胤看向李君浩,聲音溫和的說道:“李愛卿將華夏衛府各項準備事宜講一下。”
李君浩出班向趙匡胤行了一禮,說道:“陛下,華夏衛府在大軍攻伐南唐時,除了正常軍情打探之外,還可做三件事情,讓攻伐南唐之戰事半功倍。”
眾人聞言無不精神一振,趙匡胤更是眼睛一亮,雖然對於打下南唐,現場所有人都很有信心,但若是能夠少死一些人,少用一些時間,不管是兩府、三司,還是皇帝陛下都極為願意看到。畢竟每死一個人,大宋軍隊便損失一份力量,更何況大宋對戰死戰士撫血金向來極為豐厚,就拿尋常戰士來說撫血金為三十貫,死一萬人便代表三十萬貫的錢。更不用說多打一天,十數萬大軍人、馬要吃掉多少糧草,而戰爭期間官兵俸祿是發三倍的,每一日的消耗便是天文數字。而這個過程中,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