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和清酒,徐若麟也沒有推辭,舉杯一飲而盡。
這時橫坐在徐若麟對面的朝鮮官員笑著說道:“徐大人,這是倭國清酒中最上品的諸白,釀製中只有十六歲以下的少女才能參與,小邦君王甚為喜好,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這朝鮮官員身著使臣特有的禮服,看上去大約四十餘歲,一臉精明之色,雖然朝鮮自從李朝開國以外,士大夫普遍習漢字,派來大明的使臣也大多通曉漢語,但徐若麟卻沒想到這人的漢語居然如此流利,不由得愣了愣。
韓籍笑著解釋道:“徐大人,這位是朝鮮國使臣金永浩大人,金大人祖上也是南京人氏,正德年間才去朝鮮經商,和徐大人你也可以說是有同鄉之誼了!”
徐若麟點點頭,隨口問道:“金大人,貴國和倭國經常有商貿上的往來麼?”
金永浩再次示意邊上的朝鮮侍女給徐若麟面前的酒杯注滿後,說道:“徐大人再請一杯。。。本來小邦一直與倭國開市通商,但近年來倭國內亂頻頻,海上盜賊多如牛毛,商貿上的往來也就漸漸慢了下來。。。啊,不知徐大人是否看上這位侍女?”
金永浩發現徐若麟多看了邊上那名朝鮮侍女兩眼,立刻這麼“善解人意”的問到。
徐若麟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酒杯,說道:“韓大人,金大人,有話但說無妨,不用如此客套。”
韓籍沉吟了片刻,終於說道:“徐大人,不瞞你說,這位金大人是柳成龍大人的外甥,柳大人希望你在上奏的詔書中能多提及臨海君,不知你意下如何?”
這時金永浩臉上露出急切的神色,連忙說道:“臨海君在小邦素有名望,又是小邦君王的長子,禮法無虧,只是賊黨貪圖名利,才對臨海君肆意攻詰,希望徐大人能在上奏密書中對臨海君加以褒揚。。。”
聽著金永浩如此惶急地說出自己的來意,徐若麟心頭不由得一陣苦笑——看來不只是堂堂大明,就算是這些撮爾小邦,對這種事情也是樂此不疲啊!不過這次他們確實找錯人了,雖然說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千戶已經有權直接上奏,而自己作為這次出使的武官首領,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對皇帝陛下彙報具體情況,但現在的自己,自保都還來不及,哪裡還有能力去管這些事情?如果他們知道錦衣衛內部剛剛發生過什麼事情,恐怕怎麼也不會找上我吧?
想到這裡,徐若麟臉上卻泰然自若,淡淡地說道:“韓大人是欽差正使,我只不過是個扈從武官而已,此事事關重大,當然全由韓大人做主,下官領命就是。”
聽到徐若麟這句話,金永浩不由得心頭一喜,當時朝鮮和大明一樣,文官地位要比武官高得多,他也不指望徐若麟這樣一個低階武官能幫上什麼忙,只不過因為徐若麟的特殊身份(出使武官),只希望他別到時候被對手收買就是了。於是立刻笑著說道:“如此多謝徐大人!”
但韓籍卻知道,大明開國兩百年餘年來,官員們,尤其是處於自己地位和狀況的使節,身邊的錦衣衛肯定是早晚虎視眈眈地盯著,如果沒有身邊這名徐千戶的默許,自己和朝鮮使臣的接觸會很麻煩——至少,自己在朝中的對手就會用這當成藉口來對自己發動彈劾。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刺殺(上)
這次禮部左侍郎韓籍還沒有抵達朝鮮,就這麼立場鮮明地表示支援臨海君,也並不完全是為了柳承龍金永浩他們的那筆重禮,就他自己的立場來看,長子繼承大位,那是名正言順之舉,這是國家綱紀,任何人都不可違逆。
事實上,他出發的時候,京城廟堂上因為“爭國本”(即立太子)一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就連遠在南京的官員都開始自覺地分為兩派,其中一派人數佔了絕大部分,他們支援的是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另一派則支援的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
雖然皇三子的支持者們很合皇帝的心意,但在韓籍這類官員看來,這些人無非都是些佞臣小人,只知道無恥地迎合上意,任何一個人如果還有羞恥之心的話,就應該恥於和這些小人為伍,所以當金永浩提出讓他支援臨海君的請求時,韓籍幾乎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下來,甚至發出“由於皇帝陛下的胡作非為,甚至影響到藩屬國們都開始不顧禮法了!”這種感嘆。當然,韓籍發出這些感慨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些他自覺很隱秘的牢騷話,差點被錦衣衛們記錄在案。
聽到徐若麟的承諾後,韓籍不停地點著頭——看來錦衣衛中也並都是鷹犬小人,至少這位錦衣衛千戶的心裡還是有是非公道之心的。
他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