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改任參知朝鮮事。。。即日赴任!”
第二章 出使
曉星還未沉下,海平線處冉冉升起的朝陽已經映照得海面泛起一片金光,略帶鹹溼的海風吹拂著船上的日月雙龍旗獵獵著響,而在這艘龐大艦船的桅杆下站著的正是剛被外放朝鮮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徐若麟。
當南京禮部的使臣乘坐的大福船在四艘三桅戰船的護送下駛出長江口後,徐若麟望著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浩瀚海面,終於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直到現在,他才從前天晚上忽如其來的打擊中稍微放鬆下來。
這次他能從錦衣衛內部的傾軋中倖存,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徐若麟本身並沒有直接牽涉到其中的鬥爭,另一方面和他的家世背景也有點關係,作為隆慶年間首屈一指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的旁支,徐若麟蔭庇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但他那位遠親的關係還是幫他度過了這一次難關,雖然現在他一夜之間就從北鎮撫司的紅人變成了外放他國的“錦衣衛知朝鮮事”。
這時他身後傳來一陣咔咔的腳步聲,不用回頭,徐若麟也知道這是和自己一同被外放朝鮮的錦衣衛百戶楊影風,作為徐若麟的親信下屬,前天晚上詔令一下,南京錦衣衛指揮衙門的同仁們如風似火地就催逼著他們兩個登上了今天開往朝鮮的艦船,不要說讓他們回京城述職,甚至連收拾行裝的時間都沒有給徐若麟他們留下——既然詔令是即刻趕赴朝鮮,那就必須立刻啟程,這也是錦衣衛一貫以來的辦事作風。
“大人,韓大人請你過去有事商議。”楊影風的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似乎昨晚發生的事情對他沒有一點影響。
徐若麟點點頭,這位出使朝鮮的使臣韓籍大人本來只是南京禮部侍郎,在大明的官員編制裡,雖然南京作為名義上的首都,也是六部官員一個不少,但基本上只是閒職人員,而其中禮部的官員就更是清閒。
在內閣的那些大人們看來,朝鮮雖然是諸蕃之首,並號稱除中華外唯一的“知禮樂之國”,但畢竟只是一個附屬國,這樣的附屬國大明僅在舊港、木邦宣慰司就有十幾個,按禮制,朝鮮王的品級還比不上某些親王,根本就無須太過於重視。現在朝廷因為“爭國本”之事已經搞成一團糟,禮部的大員們哪裡還有時間去答覆朝鮮的正旦賀使?(每到新年、皇帝生辰、太祖誕辰,朝鮮都會派遣使者前往明朝參拜,所謂一年三貢,明朝一般也都會派遣使者答覆安撫)於是就從南京六部的閒散官員中挑選出禮部左侍郎韓籍做這次並不很重要的出使,但他們卻沒有想到,這位使節將會在朝鮮有什麼樣的遭遇。
徐若麟一邊整束著衣服,一邊對楊影風說道:“影風,昨天韓大人和副使他們都幹了些什麼?”
雖然徐若麟這群錦衣衛事實上已經是處於類似被貶斥外放的境地,但按大明制度,這類安撫屬國的使節隊伍中,必然有錦衣衛武官的存在,他們的任務除了擔任護衛和禮儀以外,還必須負責監視使節官員的一舉一動。
楊影風從懷中掏出一本摺子,低聲念道:“據第一組葉韓紀錄,韓大人辰時三刻二字起床,早飯吃的是南京湯包和米糕,辰時四刻起就開始寫帖,午飯和兩位副使大人一同進餐,飲酒一斤七兩,據第二組燕烈紀錄,未時四刻韓大人他們一直都在朝鮮的使臣談話。。。”
“談了些什麼?”由於徐若麟是匆忙之間登上前往朝鮮的使船,並沒有帶替換的官服,徐若麟的麒麟服上有些地方蒙上了些汙垢(大明禮制,下級見上級必須整裝嚴謹,尤其是武官參見比自己級別高的文官時),他一邊細緻地擦拭乾淨,一邊問著楊影風這些每天必做的紀錄。
“大人,這次我們只有七個人,而負責這方面的葉涼也沒有隨同前來,所以燕烈只是隱約聽見一些,應該是關於朝鮮儲君的問題,似乎朝鮮使臣希望韓大人能支援其中的某一位,但具體的細節他並沒有全部搞清楚。”楊影風解釋道。
徐若麟皺了皺眉,顯然這種解釋並不能讓他滿意,說道:“這種事情一定要查清楚,讓燕烈立刻著手去辦!”
“是的,大人!”楊影風恭謹地點頭答應,然後轉身離開。
這時他們已經走到使節們議事的客艙附近,徐若麟打量了一下自己全身的裝束,在用最挑剔的眼光都不能找出什麼毛病之後,他走到門口恭聲說道:“韓大人,不知召喚下官有何事商議?”
身著繡著孔雀圖案的三品文官常服的韓籍盤坐在案子後面,看著徐若麟進來後,微笑著示意他隨意坐下,徐若麟略作謙遜就坐在最末的案几後面,邊上的侍女立刻給他備上早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