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的浪子或一個侵吞公款的卑微稅吏只要肯悔改並祈求上帝寬恕,在上帝眼中就是一個義人,因為上帝的恩典浩瀚廣大。
然而,耶穌還認為,像浪子與稅吏這般的罪人在上帝眼中比那些到處炫耀自己德行的法利賽人要更正直,更值得寬恕。
耶穌指出,沒有人能夠獲得上帝的憐憫,我們也不能(像許多希臘人相信的)拯救自己。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要求人們遵守的嚴格道德規範不僅顯示上帝的旨意,也顯示在上帝眼中,沒有人是正直的。上帝的恩典無垠無涯,但我們必須向他祈禱,才能獲得寬恕。
有關耶穌與他的教誨的細節,我還是留給你的宗教老師來講授吧。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希望他能夠讓你們瞭解耶穌是一個多麼偉大不凡的人。他很巧妙地用那個時代的語言,賦予一個古老的戰爭口號嶄新而寬廣的意義。無怪乎他會被釘上十字架,因為他那些有關救贖的嶄新資訊已經威脅到當時許多人的利益與在位者的權勢,因此他們非剷除他不可。
在談到蘇格拉底時,我們發現,如果有人訴諸人們的理性,對某些人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同樣的,在耶穌的身上,我們也發現要求人們無條件地愛別人、無條件地寬恕別人,也可能對於某些人造成極大的威脅。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人民開始要求和平與愛、要求讓窮人免於飢餓、要求當權者赦免政敵時,強權也可能因此在一夕之間傾覆。
你也許還記得柏拉圖對於蘇格拉底這位雅典最正直的人居然被處死一事如何忿忿不平。根據基督教的教義,耶穌也是世上唯一正直的人。然而他最後還是被判了死刑。基督徒說他是為了人類而死,這就是一般所稱的“基督受難記”。耶穌是“受苦的僕人”
(sulfenngservant),揹負起人類所有的罪孽,以使我們能夠得到“救贖”,並免受上帝的責罰。
保羅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就下葬了。幾天後有人傳言他已經從墳墓中復活。因此證明他並非凡人,而真正是“上帝之子”。
我們可以說復活節當天早上,人們傳言耶穌復活之時就是基督教會創始之日。保羅已經斷言:
“若基督沒有復活,則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如今全人類都可以盼望“肉體的復活”,因為耶穌正是為了拯救我們才被釘上十字架。不過,蘇菲,你不要忘了:
從猶太人的觀點來看,世間並沒有“不朽的靈魂”,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轉生”。這些都是希臘人和整個印歐民族的想法。基督教認為人並沒有什麼東西(如靈魂)是生來就不朽的。雖然基督教會相信“人的肉體將復活並得到永生”,但我們之所以能免於死亡與“天譴”,乃是由於上帝所行的神蹟之故,並非由於我們自身的努力或先天的能力。
秉持著這種信念,早期的基督徒開始傳揚相信耶穌基督即可得救的“福音”。他們宣稱,在耶穌居間努力之下,“天國”即將實現。
他們想使全世界歸於基督的名下。(Christ〃基督”這個字是希臘文救世主”的意思。在希伯來文中,此字為messlah,即“彌賽亞”。)耶穌去世數年後,法利賽人保羅改信基督教。他在希臘羅馬各地遊歷佈道,使基督教義傳遍世界各地。我們在聖經使徒行傳中可以讀到有關的記載。從他寫給早期教會會眾的多封使徒書信中,我們可以瞭解保羅傳揚的教義。
後來,保羅來到了雅典。他直接前往這個哲學首府的市中心廣場,據說當時他“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他拜訪了雅典城內的猶太教會堂,並與伊比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談話。他們帶他到最高法院所在的一座小丘上,問他:
“你所講的這新道,我們也可以知道嗎?因為你有些奇怪的事傳到我們耳中,我們願意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
蘇菲,你可以想象嗎?一個猶太人突然出現在雅典的市集,並開始談到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而後從墳墓裡復活的救星。從保羅這次造訪雅典,我們便可察覺到希臘哲學與基督教救贖的教義間即將發生的衝突。不過保羅顯然辦到了一件事:
他使得雅典人傾聽他的言論。在最高法院小丘——衛城的宏偉神殿下——他發表了以下演講:
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