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習。斧刃成扇形.斧背成長方形、正方形或鳳尾形。斧背有孔.斧柄穿插其中。頭長約26cm,刃寬約13cm。短柄斧柄長約82cm,長柄斧柄長過人,約264cm。招法有劈、刺、摟、抹、雲、片等。 鈀 武術長器械之一。把頭有鐵製或木身鐵齒兩種,形似";梳";。齒數5、7、9不等。每隔6cm一齒,齒長約16cm。柄長約165cm,與鈀頭垂直相交。擊法有推牽、扁身殺、倒頭打、大斜壓等;防法有對打對揭、直起磕、扁身中攔等。可單練亦可對練。 錘 古稱";椎";。武術器械、古代兵器之一。多用於雙器械練習。分長柄錘和短柄錘。錘形有圓球形、瓜形、人形、八稜形等。輕者5kg,重者數十斤。短柄長約50cm。練法有涮、曳、掛、砸、擂、衝、雲、蓋等。 抓 亦稱";撾";。武術器械之一。由抓頭和抓杆組成屬長器械,若抓頭和繩連結屬軟器械。抓頭形狀似手。手指伸翔,四指屈撓,木杆長200cm,抓頭套接於木杆上。軟器械爪頭前有三指,後一指,指上有節,能屈伸,爪背有環,用約650cm長的繩繫於爪環。暗器中稱";飛抓";。 戈 武術器械之一。始見於商代。有直向戈和曲內戈。除作兵器外,還用於禮儀、祭典。作兵器時.戈胡上有孔,可穿皮筋或繩,固定在木柄上。依長度分長、中、短三種。長戈約314cm;中戈約139cm;短戈約91cm、主要擊法有勾掛、扎挑等。 鏟 武術器械之一。最早見於石器時代。石鏟呈長方形或梯形,兩面磨光呈扁平狀鏟刃。商代後出現青銅鏟.戰國時出現鐵鏟,呈凸弧形,多用於作戰。明代的鏟呈彎月形,月牙朝上,凹部有刃,杆長300cm,杆尾有鋒。主要演練方法有推、壓、拍、支、滾、鏟、截、挑等。可單練和對練。 txt小說上傳分享
點穴功
點穴功是功夫中的精華,堪稱克敵制勝法寶。雖然電影和文學中過分誇張,給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但確實是武林四大絕技之一。 穴位
何謂穴位?穴位即穴道,又稱腧穴、氣穴、孔穴、砭炙等。穴位有空隙的含義,是位於體表的人體精氣營血等各種機能物在經脈循行過程中的聚集、灌注和傳輸部位。穴有大體上處於人體表的凹陷處。在體上下縱橫分佈著十二經路及臟腑八大脈,它們中分佈有上千個穴位。有在經路線上循行的“經穴”,“絡穴”,也有不在經路線上的“經外奇穴”或“阿是穴”。在人體14經脈線上的穴位有365個。它又分為井穴、募穴、郗穴、絡穴、俞穴、俞穴、原穴、會穴、滎穴、經穴、合穴等等。 點穴中取的穴位不是取所有人體上的穴位,而主要取人體上的俞(腧)穴。根崐中醫針灸穴位與五行學說理論,人體上共分五大俞穴:即進穴、滎穴、俞(原)穴、經穴和合穴。共有66個腧穴,大都在面板和肌肉間。 何謂點穴?點穴是根據經絡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在人體相關穴位上可產生一定的反映的原理,在技擊中用拳、指、肘、膝等骨梢之強固點來擊打人體上的某些薄弱部位和敏感部位即主要穴道,使其產生麻木、痠軟或疼痛難忍,失去反抗能力,造成人體傷亡,從而制服對方的一種武術技擊術。在搏擊中,點選人體上某些主要穴位可產生麻、啞、暈、死、咳、笑等效果,有些穴位雖輕打亦承受不起,重則死亡,稱為死穴。人體穴位中包括經外奇穴在內有致命穴70個。有致命穴歌為證,歌曰:“上止天庭二太陽,氣口血海四柔堂,耳後受均不治,傷胎魚際即時亡,前後二心並外腎,崐魚晴目空甚張忙,肋稍播手艱於治,腎俞丹田最難當,夾背斷時休下藥,正腰一笑立身亡,傷人二乳及胸膛,百人百死到泉鄉,出氯不收無藥石,翻肚吐糞見閻王,死門髓出陰陽混,天涯何處覓妙方。” 點穴又稱打穴。打穴有七種:斫、戳、拍、擒、拿、撞、閉。用掌邊側打者為斫;用手指直打為戳;用掌根按打者為拍;用五指抓取者為擒;用二指掐取者為拿;用膝、肘打者為拍;用於指抓取者為撞;用手指扣扣者為閉。點穴法中以指點啄為最常見,又有一指點、二指點,撮指點等等。 人體的經脈氣血和穴位是按照一天的時辰來進行開合變化的。所以在一定時辰裡,點打某一氣血流行開合的穴位,使其氣血流行中斷,凝聚,則會使人產生失其知覺之效。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