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生,本科生5000元,碩士生6000元。六個月後REVIEW(審視)一次,根據其表現,給予加薪。”
拉拉聽罷,看看目標高校名單上赫然列著的北大、復旦,不禁有點擔心:這都是要在哪些學校中招人呀,這可是在談0。5%的錄用率啦——照這個挑法,恐怕刨掉出國的、做公務員的,剩下最拔尖兒的就到你這兒來了,要是DB出的價比別的跨國公司低,負責招聘的人就會為難,拉拉不好明說,便採取了經典的提問式:“我們的競爭對手出多少?”
童家明“呃”了一聲,雙眼盯著電腦螢幕說:“這次時間太倉促,我們暫時沒有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市場資料,不過,我聽學生會的人說,NT出的價錢是本科6000元,他們剛剛完成了校園宣講。”
拉拉馬上說:“那不得了,咱們幹嗎不隨行就市?”
童家明沒有計較她的“那不得了”,他解釋道:“這裡面有個緣故,NT給新人安排的第一個職位是中央市場部和區域市場部的職位,拿年終獎的;而咱們安排的第一個崗位是銷售,新人每個月都能拿銷售獎金。根據DB今年的銷售獎金方案,如果正常完成指標,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7000元獎金,起獎基線為70%的完成率——所以,不出意外,新人應能達到1萬以上的月收入。一年後,即使他們離開銷售部,不再拿銷售獎金了,經過了兩次加薪,年薪已經能達到十萬左右的水準了,這個數字是有市場競爭力的。”
拉拉一聽,馬上想到陳豐在麗江時和她說過的人頭問題,她說:“家明,新人和其他銷售人員適用一樣的獎金方案,意味著他們要和其他銷售一樣承接銷售指標——是不是他們要佔用銷售部的正常人頭編制?”
童家明臉上一陣尷尬,他其實也不贊成這樣佔用銷售部的正常編制,但這是他無法改變的現實。
童家明內心掙扎了一下,大公司不興撒謊,有HEADCOUNT(人頭)就是有HEADCOUNT,沒HEADCOUNT就是沒HEADCOUNT。由於擔心杜拉拉失去信心不肯合作,童家明終於還是沒敢明確地把實際情況和盤托出,他支支吾吾地說:“人頭的事情不用擔心,齊浩天很支援這個專案,等我們最後確定了能招到多少人,一併送給齊浩天批。”
拉拉疑惑地看著童家明的臉,那到底是有人頭還是沒有人頭呢?什麼叫“齊浩天很支援”,要是最後批不下來人頭怎麼辦呢?
童家明對杜拉拉的眼神很煩,讓你招人你去招就是了,哪來那麼多問題!可眼下正要人家賣力,不好和她翻臉,童家明只好沉默。
拉拉的擔心是,有的人確實很優秀,腦子好使,人際關係不錯,可從職業傾向上說,就是不適合做銷售。也就是說,新人即使素質高,要是得真槍實彈地背指標,在銷售部仍然可能存活不下來。
而應屆生往往並不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能做什麼。
比如有的人以為自己喜歡做銷售,因為他認為自己喜歡挑戰,喜歡和人打交道,大學裡他曾是個出色的學生幹部,活躍在各種社會實踐中,他能把產品知識和銷售技巧考得非常出色。
可當他向客戶要求生意的時候,他的感受是他在厚著臉皮求人。去請一個冷漠傲慢的客戶吃飯,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受。客戶一次輕慢的拒絕,會把他的痛苦上升到人格受辱的高度,於是他一連幾天沒有勇氣再踏進客戶的辦公室。而每個月不斷審視的指標完成率、增長率、市場佔有率,壓得他在焦慮和挫敗中喪失興趣和信心。
拉拉就不止一次地見識過這樣的主,最終都以不得不讓人家走人收場。
拉拉不能不向童家明指出這種可能性:“那管理培訓生要是完不成指標呢?咱們可是規定指標完成率低於70%的銷售人員,沒有明確的客觀原因的,就得列入‘改進名單’,三個月後仍然沒有改善的,就要勸退。”
童家明覺得這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完不成指標,說明他不夠優秀,該走人就走人,沒什麼好客氣的。咱們面試的時候就預先和學生們說清楚。”
拉拉在平時的面試中,見識過不少八十後,覺得新人容易走極端,經常揣著無厘頭的自信,對現實懷著過高的期望,可一旦碰上一點挫折又特別脆弱沒有多少抗壓能力。
拉拉覺著,不論你是不是管理培訓生,說穿了,應屆生就是應屆生,領悟能力再高,也得有個領悟的過程——在這一點上,她和TONY林的想法如出一轍。
聽了童家明的話,她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