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 頁)
前來觀摩學習吧。
漢獻帝批示:同意。
曹丕畫押:同意。
於是乎,一場舉國上下折騰了半天的千古鬧劇終於告一段落了——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隨著幕後導演曹丕一聲令下:action!於是,雙方一共進行了四次大規模會戰,總計十六次中小型戰役(還是至少哦,小型戰鬥偶沒有統計),會戰雙方力量對比極為懸殊,曹丕這一方至少動員了數百人,還有不計其數的群眾演員,至於另一方只有漢獻帝一人而已,而且是一個不準不做任何抵抗就繳槍的敵人,一定要把戲份演足了才可以由幕後導演曹丕喊——收工!
當一件無聊的事情被一大群知名人士樂此不疲的上演了好幾場之後,對於觀眾來說,這就不是枯燥無味的主旋律電影了,而是頗具黑色幽默的大片,很搞笑的那種,類似於《英雄》或者《無極》吧。
所以,我們不應該像《大話西遊》裡面的吳孟達那樣,崩潰的對著觀眾說道:老婆,出來啊,快點出來和牛魔王一起出來看上帝啊!
就算是有這個角色,那也是漢獻帝來扮演的,對於我們來講,對於那個時代的觀眾來講,都應該擺正心態,再現如今電影院中某些悲情大片帶來的笑聲來面對耗資無數,歷時一月的情景政治喜劇。
其實全片的高潮本來應該在下面要講到的禪讓大典,不過可惜,喧賓奪主,精彩之處全在這裡了,所謂的禪讓儀式,反而遜色不少。
35—05:下臺,末代皇帝(5)
這一天的天氣應該很好。
——其實,就算是不好的話,曹丕的心底表情也應該是如沐春風的。
反之,不管今天的天氣多好,漢獻帝“興奮”的面具下應該是五雷轟頂,連綿不絕。
但是,不管皇帝老子(前任)心情如何,場面反正是很壯觀的,首先,到場人數很多,其次,級別都很高,最後,可謂是面面俱到,三教九流,有頭有臉的,方便出場的都來了:公卿、諸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至於禮儀方面和程式方面則是把滿天神佛祭拜了一遍,以示公平公正公開。
——怎麼樣?我都通知你了吧?給足你最後的面子了吧?這可不是先斬後奏啊。
儀式搞完之後,曹丕養了很久的御用文人們就該弄出一份像模像樣的詔書了。
這份詔書,既是給天下人看的,也是給老天爺看的,之前三番四次謙讓的曹丕這回也是不客氣了,開篇就批評了大漢朝種種不作為,如今被替代實在是天意不可違:四海窮困,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歷數,運中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
於是,很輕巧的就給漢獻帝只出了一條“明路”,也是唯一的一條道路:神器、君位授予曹丕。
而曹丕本人呢?按照劇本來說,不能得意的合不攏嘴,一定要沒事偷著樂,一定要暗爽,表面上呢?是震畏天命,不得已而為之。
於是,一退六二五,把所有的責任都放在了老天那裡,就像替天行道一樣,幹什麼都要打著老天爺的旗號,就是為了防備以後被人找茬的話賴不著自己,不光賴不著自己,還都不知道賴誰,老天爺,多虛無縹緲啊。
再接下來就很簡單了,就像結婚之類的喜慶典禮都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一樣,禪讓也是,至於哪一天?掐指一算,就是今天了。
再然後就是改年號了,曹丕為魏王之後,即把建安二十五年改為延康元年,現在稱帝了,再上一個臺階,年號自然還是要改,黃初,就是曹丕手下一批謀臣挑選出的年號。
挑選年號完畢之後,就是改正朔了,改服色了,大赦天下之類的,每個新皇帝登基都要幹這些事情,討個好彩頭嘛,尤其是大赦天下(當然是殊死以下,罪大惡極的不能被赦免),那就是皇帝發的紅包。
——從這個角度來講,最好皇帝選舉更迭的更加頻繁一些,這樣一來紅包自然多多。
黃初元年,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終於完成了三合一,最後由末代帝王劉協,宣告了劉姓江山的徹底倒臺。
——就像戈爾巴喬夫無奈的宣佈前蘇聯解體一樣,那倒下的一瞬間固然令人驚愕,但是細細看來,其實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就看是誰來捅破這層窗戶紙。
掀翻漢獻帝的末代江山的,就是曹丕。
曹操想做,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了規避的事情,由他的兒子完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