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嬗懈孛拋迫雀校�嗍粑賦κ�齲淮蟊慵杏脅幌��澄錚��淺艋啵�轡�聳郴�汀�
2。 次數:大便次數的多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輕重,而且對分析治療效果和病勢趨向有一定的意義。如便秘患者,便次愈少,病情愈重,經治療便次增多,則是好轉的徵象;若腹瀉、痢疾患者,便次愈多,病情相對愈重,經治療便次減少,應屬向愈的徵兆。
3。 顏色:大便的顏色,除可受某些飲食或藥物的影響外,若色黑如膠漆狀,是胃腸出血,多屬淤血;若便暗紅黏凍,是溼熱*氣血,為痢疾。
4。 氣味:是指大便出現特殊的臭味。如酸臭的,多是積熱內蘊;腐臭難聞如壞雞蛋的,多屬食積腸道。
5。 病人的排便感:病人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多是熱迫直腸,屬熱症;便時滑脫不禁的,多屬脾虛氣陷的久瀉;大便裡急後重的,是痢疾氣滯腸道的徵象;大便不爽,多為肝失疏洩的表現;若腹痛則瀉,瀉後痛減的為傷食,瀉後痛不減的多為肝木乘脾。
■ 小便
正常的小便為淡黃透明的液體。小便由津液所化,與腎陽和膀胱的氣化有關。
問小便,應問清病人小便的顏色、排量、次數以及病人的排尿感等。
1。 顏色:小便顏色除與飲水的多少和氣候有一定關係外,小便色黃是津液被熱燻的反映,為熱證;小便清長,是病無熱邪,多屬寒證;小便混濁,多屬溼熱下注或濁精下瀉;小便紅赤,多是熱傷血絡。
望聞問切(6)
2。 排量:一般是就每次排量而言,排量增多,是腎氣虛弱固攝無權所致。若排量減少,既可由於津液虧耗,化源不足,也可由於氣化不利,津液不能正常地變化為尿液所致。若小便點滴而出,甚則點滴不通,謂之癃閉,既可見於腎氣衰竭,氣化失司,全無尿意的虛症,又可見於溼熱下注,膀胱氣化滯澀不通,欲尿而不能出的實證。
3。 次數:小便次數增多,謂之小便頻數。其中量少而急迫的,多屬溼熱下注膀胱;量多色清的,多是腎氣不固、膀胱失約的徵象。小便次數減少,除津液虧少,化源不足外,多屬水溼內停,氣化不利的表現,如水腫等。
4。 病人的排尿感:小便時感覺尿道疼痛,甚則如針刺刀割,伴有急迫、灼熱等感覺的,多是溼熱症;小便後自覺空痛,多屬腎氣虛衰;小便後餘瀝不盡,多屬腎氣不固;小便不能控制,謂之遺尿,在夜間又稱“尿床”,多是腎氣不足的虛症;若神昏而尿失禁,則是心神不主,膀胱失約之象。
(五)問痛
疼痛,是臨床最常見的自覺症狀之一。關於疼痛的產生,中醫學裡有“不通則痛”的論述。問痛,就是要蒐集與痛症有關的病情資料,為我們進一步尋找致痛的原因,分析痛症的病機和進行治療,提供必要的依據。問痛,除應全面瞭解病史及兼證外,必須詳問疼痛的部位、性質及時間等方面。
■ 疼痛的部位及性質
疼痛的部位總與一定的臟腑經絡相聯絡,分辨疼痛所在的部位,對於瞭解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有一定意義。引起疼痛的病因、病機不同,病人所感覺的疼痛反映也往往不一致,而表現出各種不同特點的疼痛。因此,分辨疼痛的特點,對於分析痛證的病因病理是有一定意義的。
1。 部位:
(1)頭痛:頭為諸陽之會,腦為髓之海,臟腑的精氣血虧損不能上榮,導致髓海空虛,可以引起頭痛;邪擾清陽亦會引起頭痛。至於從經絡分佈的部位敘述頭痛,常見的有少陽頭痛(痛的部位在兩側太陽穴),太陽頭痛(痛的部位在後頭頸項處),以及陽明頭痛(痛的部位在額頭、眉稜骨等處)。此外,頭痛往往伴有頭暈,多因肝陽上亢、痰濁上擾、氣血虧虛等原因所引起。
(2)胸痛:胸為心肺所居,其疼痛多反映心肺的病變。胸部痰濁阻滯,氣機不暢,可發生胸痛。
(3)脅痛:脅為肝膽經脈分佈的部位,肝膽經脈受阻或經脈失養,均可導致脅痛。
(4)脘痛:脘分上脘、中脘、下脘,統稱胃脘。脘痛亦稱胃痛,其疼痛多在上腹。
(5)腹痛:腹部分大腹、小腹和少腹。臍以上為大腹,屬脾;臍以下為小腹,屬腎、膀胱、大小腸及子宮;小腹兩側稱少腹,為肝經所過。因此,各部位疼痛多反映上述有關臟腑經絡的病變。
(6)腰痛:腰為腎之府。腰痛除區域性經脈阻滯外,多由腎虛不能充府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