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的永遠是五顏六色的披風,精於隱藏之術,如果他願意,你永遠不知他在哪裡以及會在哪裡突然出手。塗鳳的武功據說和化外荒島琉球某一怪異武功門派有極深的淵源;“六六大順”歸翼喜歡收拾殘局,誰如果一擊得手,打掃戰場的就是他了;“七上八下”黨凌擅長上串下跳,其中最厲害的三板斧就是攻擊人時上盤七下、下盤八下。這些都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這威風八面的七人居然是由一個出身家奴的人統領。
這個家奴不是一般的家奴,而是皇太子的家奴。
這個人就是“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面來風”王毛仲苦瓜臉,一副病貓模樣,而且從來沒人見過他出手。
因為見過的都是死人了。
*元年是睿宗即位的第一年。睿宗是一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善於避禍的皇帝。睿宗一生兩度為帝。第一次是在嗣聖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駕崩後的第二年,他以豫王的身份取代皇兄中宗為帝,但後來武則天把他廢去自己幹了。這次即位距第一次已經是整整隔了二十六年了。
即位之後,睿宗拜謁了太廟,接受了群臣的朝賀,之後又在南郊舉行了祭天大禮,朝堂政事開始步入正軌。但睿宗還是感覺不順、憋悶。特別是韋皇后被貶為庶人並以禮改葬、武三思父子被剖棺戮屍之後,睿宗幾乎天天都在做惡夢,夢見被披頭散髮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追殺。好在高祖李淵舊宅那棵枯死的柿樹,這一年又重新吐出了嫩芽冒出了新綠,才給了他極大的安慰。
枯樹逢春,這大唐怕是要再逢盛世了。
可睿宗還是煩得很。
皇帝這位置,誰都想坐,可你一旦坐上了,便一天到晚處於驚懼中,害怕大好頭顱被人取去。這皇帝也真不是人乾的。一朝皇帝一朝臣,睿宗即位後,宮中各派勢力重新洗牌,重新分化、組合,妹妹太平公主的野心也開始暴露,睿宗的頭便更大了。牝雞司晨,國之不祥,如果這樣,她和李隆基的頭便免不了有一個要落地。皇室就這樣你殺我我殺你,到底什麼時候是頭啊……亂了,亂了。睿宗心如亂麻,對宮廷的爭鬥心灰意冷,便有了傳位給李隆基的念頭。
睿宗想放鬆一下自己了。
他想到了後宮,可後宮佳麗三千,天天應對女人那些雞零狗碎也膩歪,何況為了這大唐江山,不能就此壞了身子骨,讓史官落下不好的把柄。但欣賞一場既有豪情又豔麗的歌舞,讓自己疲憊和緊張的身心放鬆放鬆還是可以的。
“太宗以武功定天下,終以文德綏海內,是該鬆一鬆了。”睿宗對自己說。
皇太子李隆基精通音律,準備一場歌舞,非他莫屬。
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的李隆基,時年二十六歲。自從剷除韋氏一脈後,名聲日隆,被立為皇太子後更是英姿勃發,雄心勃勃,準備象高祖太宗一樣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目前最要緊的不是什麼歌舞,而是斬草除根,除去韋后一黨的漏網之魚。
除惡務盡,斬草必除根,不除根必留後患。
但聖旨還是很快就到了東宮。
李隆基雖感覺聖旨來得不是時候,但還是暫時放下手頭的事務準備歌舞。
按照歷朝體制,奏樂皆有定製,如祭天奏《豫和》,祭宗廟奏《永和》,祭天地、宗廟登歌奏《肅和》……等等,不一而足。這一次,李隆基奏請演的是《破陣樂舞》。
《破陣樂舞》又叫《秦王破陣曲》,是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統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的大型綜合歌舞劇。《破陣樂舞》陣容強大,需被甲執戟,模仿戰陣之法的舞者一百二十人。由於剛剛經過一場內亂,人數都難以湊齊,李隆基便奏請由於參與謀劃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有功而擢升大夫、內給事中的高力士徵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七拼八湊招齊了,但由於《破陣樂舞》是太宗所制,年代久遠,又多年沒有練習,樂工生疏得很,宮商角徵羽各種聲調都參差不齊,所以只能加大力度,沒日沒夜排練。
刺客便是在晚上排練的時候出現的。
那一晚沒有月光,諾大的梨園內雖燈火通明但還是讓人感到鬼影踵踵。梨園是大唐訓練樂工的機構,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梨園子弟分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優秀演員,樂工坐在堂上用絲竹細樂伴奏,舞者大抵為三至十二人,舞姿文雅;立部即一般演員,樂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六十人至八十人不等,舞姿雄壯威武,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