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問題,在“胡適紅學”的範疇內是無法解開謎底了。筆者過去曾提出,紅學要想取得真實的突破,必須從“曹家店”突圍另闢蹊徑;離開了“曹家店”,“胡家莊”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了。這自然要引起紅學界中“胡家莊”鐵硬分子的一頓臭罵。他們如果能提出什麼可靠的證據證明我的論斷錯誤,我還是服從真理的;但僅憑他們對曹雪芹的“樸素階級感情”,來否定我的論斷的正誤,恐怕也無助於走出紅學的困境。如果紅學界真的能勇敢地放棄胡適先生考證的曹雪芹著作權,及其對江寧織造曹家歷史的附會,《紅樓夢》研究可能會出現“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嶄新局面。
紅學界公認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代乾隆中期,紅學界諸位高居掌門地位的大師,經過了比“經院哲學”“一個針孔能鑽過幾個天使”還要煩瑣的考證,也沒有找到石兄、情僧、孔梅溪、吳玉峰這幾個人,當然更說不清這幾個人同《紅樓夢》及曹雪芹的關係了。筆者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推斷《紅樓夢》根本不可能產生在道學氣氛濃郁的乾隆朝,而是明末清初思想解放運動的產物,是明朝中後期豔情通俗文學的延續。脫離開紅學界幾乎挖地三尺的乾隆朝,到明末清初的文學大觀園中,去考證《紅樓夢》的五位題名者,很容易就一目瞭然了。
書中的“石頭”、“石兄”的原型自然是作者本人,不過這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雪芹爺爺曹寅的好朋友,清初順康年間的大文學家洪昇。洪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洪昇的一生,是個不可救藥的情痴情種,著述頗豐,代表作是著名傳奇《長生殿》。至於洪昇為什麼要化名“石頭”創作《紅樓夢》,後文再談。
第一節 《情僧錄》與空空道人原型
為《紅樓夢》“傳抄問世”並題名《情僧錄》的“空空道人”,原型是洪昇的老朋友,駐錫京東盤山(現隸屬天津薊縣)青溝寺的“智樸和尚”,又稱“拙和尚”,也叫“拙道人”。據《盤山志》記載,盤山有盤古寺,自古便有“盤古”在此開天闢地的傳說;盤山有女媧廟,傳說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的所在。盤山上有一個“青溝禪院”,應是《紅樓夢》中“青埂峰”的諧音出處。“青溝”、“青埂”諧音應無疑義,但一個寺廟何以又稱為“峰”呢?其中大有玄妙!晚清以降,盤山不太有名了,但在康乾盛世,盤山卻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名山之一,乾隆皇帝便有“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詩句。盤山當時有名,“青溝禪院”當時更是名動天下!據康熙朝位居刑部尚書的大官僚、大詩人王士《居易錄》、《漁洋續集》記載,康熙二十五年,皇帝本人親自遊歷盤山,曾在“青溝禪院”小住,風雅的皇帝玄燁同寺院住持智樸和尚聯詩酬唱,心情大為高興,御書“戶外一峰”四字,賜給“青溝禪院”。從此,文人雅士把“青溝禪院”又稱為“青溝峰”,這就是《紅樓夢》中“青埂峰”的真實來歷。把寺廟稱為“峰”,在中國歷史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txt小說上傳分享
《紅樓夢》五個書名與五個題名者(2)
據《盤山志》和王士等康熙朝文人的著作記載,智樸和尚號拙庵,俗姓張。江蘇徐州人。十五歲出家。三十五歲至盤山,在青溝“結廬”,是“青溝禪院”的建立人和寺院住持。今天在盤山,還有傳說拙庵和尚原來是駐守薊州的明軍高階將領,明亡後在此出家,不過這個傳說缺乏史料支援,待考。這個智樸和尚十分了得,他不僅佛學造詣很深,更是一個文化功底深厚的“詩僧”,一生吟詠不輟,著述頗豐,可謂性情中人,稱“情僧”應是名至實歸。他不僅曾同當朝皇帝吟詠唱和,同京中的眾多公卿士大夫,都有幾乎不拘行跡的密切往來,與康熙朝的著名文人如朱彝尊、王士、王澤弘、李天馥、洪昇等,往來尤其密切。這在智樸所修的《盤山志》、《盤山志補遺》、《電光錄》以及上述清初著名文人的作品集中,都有豐富的記載。
智樸這個“情僧”,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還確實有“道士”的雙重身份,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空空道人”!智樸號拙庵,時人一般都尊稱他為“拙上人”、“拙和尚”、“拙大師”,誰能料到,他居然還有一個別稱“拙道人”!康熙朝江蘇巡撫、著名詩人宋犖的《西陂類稿》卷十七就記載有《盤山青溝拙道人遠道見訪留住滄浪亭兩首》詩,詩後附有智樸《次韻奉酬》詩。既然“奉酬”了,就說明本人也承認了“拙道人”的稱呼。
其實不僅在稱呼上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