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低了,人手都要一本,那還不畫得手抽筋啊。一兩銀子的價格對這個時代的書本來說雖是貴了些,估計十天半個月能賣出去一本就不錯了,吉祥抱著偶爾寫寫畫畫賺點零花錢的心思定的這個價格,卻沒料到十六本繡樣兩天不到便全賣光了,還有一家繡莊預定了一百本,交貨時間一個月後……
一百本!吉祥聽到舅舅跟她說這個數目時只覺得頭頂有十個太陽在發光,晃得她眼暈,她首先想到的不是有一百兩銀子的收入,而是要怎麼才能在一個月裡畫出來一百本繡樣。從前的那十六本,是她斷斷續續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完成的,當然,這兩年裡每天除了上課吃飯睡覺外剩下的時間本來就很少了,但那卻是她最喜歡的繪畫方式。而她最討厭的繪畫方式便是為了完成某個單子,沒日沒夜地趕工。吉祥在心裡哀嘆了一聲,難道穿越成小孩子也還是逃不掉加班的命運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高效率的完成這一百本繡樣?
事實證明,許多發明創造都是被懶人倒弄出來的,急中生智下,吉祥想到了印刷。這個時代也是有印刷的,但是並未普及,還是傳統的刻板印刷而非高效率的活字印刷,不知是何原因,那位疑似穿過來的寧國女皇帝並沒有“發明”活字印刷術,所以這裡的書籍大多是以手抄為主,只有少量佛經與典籍才有資格耗費大量人工進行刻板印刷。
而繡樣這種東西,在吉祥將它們裝訂成冊之前,一直是以單張的稿紙形勢出現的,那種稿紙極容易破損起皺,不方便儲存,而且由於單張的繡樣花式極少,線條簡單,所以多數也是純手工繪製的,極少有刻板批次印刷的,通常做繡活兒的婦人們得到一張好的繡樣,便會去找會畫的書生秀才照樣臨摹一張下來,送給極好的閨中密友,每個人臨摹的技術有高有低,也就造成了繡樣在傳遞過程中變形走樣,嚴重影響了婦人們繡品的質量。而吉祥做的繡樣書卻彌補了傳統單張繡樣的不足,不只容易儲存,而且花式品種繁多,線條簡潔流暢,圖案新穎,基本都是別人沒見過的卻又極美的花式,叫人如何不趨之若鶩。
需求量大了,吉祥卻不耐煩每日重複單調無趣的工作,於是便想到了刻板印刷,即便她全然不懂印刷也不要緊,就將繡樣刻成圖章模樣,朝紙上一蓋就有了,連排版套印都省了,多簡便呀,於是花銀子請了兩個會雕版的工匠趕工。臨到時限前五天才總算把六十塊雕版刻好了,吉祥卻沒叫停,而是又給出了幾十張新繡樣,只是這次不需要那麼趕,所以吉祥在兩個工匠中選了手藝更精湛的一個留下,以每個月二兩銀子的工錢長期僱用他,並且按照雕版的數量提成,也就是說這位工匠不做活兒每月就有二兩銀子,若是忙的話,銀子更多,這可把工匠樂壞了。吉祥給出這麼高的酬勞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她不想三天兩頭的又要出去找人,麻煩不說,也容易洩露一些商業機密。
第一次刻板印刷,吉祥並沒有貪多,只印了兩百本,因只剩幾天時間,裝訂反倒成了個大問題,她一個人要想在四五天裡裝訂兩百本書太難了,貞娘見吉祥愁眉苦臉的,於是便將家中但凡手巧的女眷都叫了來,邱媛、趙夫人、翠芝,五個人一起裝訂,三天工夫居然全部完成了。吉祥原本是想等一百兩銀子到手了便僱些人手專門負責裝訂,但現在又改變主意了,並不是每次交貨都趕的,平日裡分批慢慢裝訂便是了,倒不如把這實惠讓給家中的人。
當第一版的繡樣被哄搶一空時,新版的繡樣又出爐了,吉祥以每本一錢銀子的價格將裝訂的活兒承包給了家中的女眷們。手腳麻利的人每天能裝訂十來本,算下來一天就有一兩銀子的收穫,一個月忙活這麼幾天便能抵得上一個七品官員的餉銀了。
不過,繡樣到底是小眾消費,平縣的人口並不十分多,其中又只有一小半是女性,女性中又只有一小半精通刺繡,所以每個月能賣出去的繡樣也不過百來本,而且需要不斷的更新,同一種繡樣賣到近兩百本時便會處於滯銷狀態了,透過兩個月的詳細計算,吉祥便能準確地預算出下一版的銷售量,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雖然一本繡樣賣出的價格是一兩銀子,但成本卻也不低,雕版的工匠的工錢平均下來大約每本要一錢銀子,裝訂需要一錢銀子,筆墨紙硯約莫二錢銀子,賣出繡樣後給趙氏布莊的提成是三錢銀子一本,到最後能到吉祥手中的銀子便不多了,一個月也就幾十兩,不過,給趙氏布莊的提成其實也相當於只是走了個程式,因為布莊吉祥就佔了一半的股,只是她自己並不知道罷了。
三十 風水輪流轉
布莊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在整個平縣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但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