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時,我曾將其歸結為“天方夜譚”。四年來,我徒步走過長城,在秦嶺抓過熊貓,上世界屋脊探過險,洪水、大火、騷亂、地震……連轟動一時被警方嚴密警戒的“長城情死”、“被劫民航返回北京”等獨家新聞都弄過的人,會有什麼“不可能”?可與巴格達通了一次長途後,我頓時傻了半天。巴格達分社的李大偉說:“你在北京碰得到的危險頂多一百八,而這裡至少三百六。”
我飛到安曼,新華社駐約旦首席記者給我講了他在巴格達因為拍照、被安全人員抓住、器材被沒收的經歷,勸誡我在大戰爆發前夕更不可魯莽行事。經與總社林老闆電話磋商,決定把我的寶貝傳真機暫存在約旦。我脖子上只掛了快門輕得不能再輕的徠卡M…4進了巴格達。
頭一天,一位常駐巴格達的記者就對我進行形勢教育:在這裡幹活得守規矩,否則極易出事。比如美聯的薩拉哈和路透的馬蒙就被取消了簽證,七個月前絞死了拍攝巴格達“軍事設施”的英國記者巴佐夫特,還有一名不守規矩的蘇聯塔斯社記者死於車禍,好搶獨家的義大利記者……最後是這位記者本人,他因與英美記者過往較密被巴格達“提示過”。說話間另一朋友又插進來一個笑話,說是半年前他們商量每星期五早上5點起床去釣魚,可擔心早上起不來。想不到星期五早上5點,客廳裡的電話響了,拿起聽筒,卻無人講話。以後接連幾個星期五的早上5點,電話鈴都響,這位記者稱之為“帶耳朵的友誼的小鬧鐘”,聽得我後脊樑直冒冷汗。老兄看我臉發青、眼發直,忙說不是絕對不可以拍,只要找個新聞官員陪著就行,新聞官員會指點你拍什麼、告訴你怎麼拍的。
中東歷史總如中東遊牧民族異彩紛呈的服飾,讓我頭昏眼花。其疆界大概又由於遊牧民族的遊走而變化多端。這一帶歷史最悠久的首推伊拉克,遠古便以兩河文明、空中花園、《漢謨拉比法典》聞名於世。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王國是這一帶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6世紀建立的阿拉伯帝國,統一了中東地區,阿拔斯王朝的曼蘇爾把巴格達建成帝國的都城。
今天的伊拉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角,與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朗為鄰,東南為波斯灣。可全世界的穆斯林全把波斯灣叫阿拉伯灣,波斯灣是操波斯語的伊朗人的說法。伊拉克現有面積萬平方公里,人口1180萬,阿拉伯人佔4/5,庫爾德人佔1/5。先後掙脫奧斯曼、英國人的統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建立伊拉克王國。同一時期,大沙漠中內志王國(Nejd)納季特省酋長伊本·沙特擴張至海灣。1924年吞併漢志王國,自稱漢克內志蘇丹,1932年改名沙烏地阿拉伯。
巴勒斯坦地區16世紀後一直為奧斯曼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接受英國委任統治。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稱巴勒斯坦,東稱外約旦酋長國。直到1946年5月25日英國才承認外約旦獨立,1947年5月25日改稱約旦雜湊姆王國,1949年4月定名約旦雜湊姆王國。雜湊姆家族原在阿拉伯半島遊牧,後被沙特擊敗經伊拉克輾轉到了此地,今天的約旦國旗上還保留著當年阿拉伯半島王旗的顏色。
今天的科威特國(The State of Kuwait)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岸。面積約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歷史上的科威特一直歸伊拉克屬下的邊遠夷蠻地,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將其劃歸都城巴格達下的一個省;以後歸奧斯曼帝國統治,1899年英國與科威特訂立條約不得與其他國家發生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淪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61年6月19日才獲獨立。中東發現石油後,科威特與沙特對一塊油田發生爭執,1970年和平劃定邊界。奧斯曼帝國時期,科威特是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個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洛桑和約》在英國干預下成立了伊拉克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王國,可是伊拉克一直不予承認,一直叫嚷要祖國統一。在歷史悠久的伊拉克人看來,不論古代史還是近現代史,科威特對伊拉克猶如臺灣屬於中國一樣。而科威特人則視自己為脫離馬來西亞的新加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4。 並非天方夜譚(2)
總之,老奸巨猾的英國人不論從哪裡撤走,都一定留下一屁股屎。新、馬、印度、巴基斯坦乃至整個亞非拉,為的是讓獨立的國家越亂越好,以所謂“光榮孤立”的外交政策從###利。英國人得意洋洋地自詡為“均勢外交”(Ba1ancer of the Power),即迪斯雷利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