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等等,一個個集中起來。
見到張宣凝和衛貞貞進來,這些人一起跪下:“拜見老爺,拜見夫人。”
數十人一起跪拜,衛貞貞不由呆然,此時,她其實也不過是十九歲,又從小在小家子長大,那見過這種,當下手足無措。
張宣凝摸著她地手,笑著說:“以後此等,都屬你來操持管制,這些人還不算什麼,以後上百上千,才是正經。”
又笑著說著:“以後諸多事情,都由夫人來掌管,如違了家法,當嚴懲不饒。”
雖然口中說著笑,但是他的確有此心,這些人等,不識他的厲害,如是有什麼貪汙之事,也就罷了,如是不守規矩,與外人私通,傳遞機密,豈不是大害?雖有親兵調查,也難以日日防賊,目前只有多舉殺戮,讓他們知道厲害才是。
心中已經想著怎麼樣剝皮,凌遲了,又或者養幾條巨狗,如有觸犯,可讓亂狗分屍。
如此想著,已經有管家上前,這管家還是李播推薦,目前也只有這樣用了,這管家微微一躬,輕聲說著:“老爺,已經近午,是開宴的時候嗎?”
“恩,傳。”
隨著一聲命令,一殿之中,各個廚娘,將菜餚一一取上。
基業初創,一切都是問題,別說李世民等人了,就是李密、杜伏威、竇建德之輩,也不會有連內侍也無法放心的程度。
真論世家,誰會為這個問題擔心呢?都是經過幾代人培養的忠誠僕人,忠心和作事都毫無問題。
但是現在也沒有辦法,只有慢慢在時間中考驗,提拔心腹,培養規矩,等待時間的推移,而能夠走向正規。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五十三章 … 說人―
宣凝起事,佔有會稽全郡,自封吳州總管,此事頓時。
不過,會稽郡四縣,就算這個世界的人口略多,全部人口也只有二萬八千四百戶,當然,這時的一戶,少者五六人,多者十幾二十幾人,但是抽取步兵一萬,海軍三千,再加上工匠,人力頓時達到極限。
相比之下,江都(揚州)郡人口竟然達到十四萬五千五百戶,是會稽郡的五倍,難怪南方起事的杜伏威和李子通部,千方百計總在江都附近徘徊不去,就算不理地理上的優勢,取一郡,等於取會稽五郡啊!
將兵的訓練所需要的大量消耗,官員的俸祿,土地的安置,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錢。
吳州總管府,建政事堂,暫不設太守,而直接由政事堂來主持四縣之政,第一任政事堂左輔令當然是李播了。
“四縣基本已經平定,只是士兵訓練,兵器具足,海船建造,至少今年上半年,是無法動得多少刀兵了。”李播皺眉,報告的說著:“幸虧主公有筆資金投入,不然的話,我們撐不到年底。”
“縣學呢?”
“按照主公之意,招收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初懂識字少年為讀,號令發出,應者寥寥,只有二十八人。”
“二十八人就二十八人,等我們根基穩固,並且讓這等少年強化練習,充為下吏(不入流),自然就可以吸引人了。”張宣凝對這個倒是有心理準備,他嘆的說:“南方家族,附近郡縣,我們有什麼介意的嗎?”
“有,沈法興,其家根基,在餘杭郡武康縣,世為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其人又任吳郡太守,正和我郡接壤,不可小看。”
沈法興啊,沈法興起事,是在隋大業十四年,也就是宇文化及製造江都之亂時,以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得精兵六萬,迅速攻據餘杭郡、毗陵郡、丹陽郡,稱江南道大總管。次年,稱“天門公”,未幾稱“梁王”,年號“延康”。後被李子通擊敗,投江而死。
此人也是虎視耽耽,密謀造反之人啊,不過,此人的政策是藏兵於家,候機起事,性格堅忍是好事,但是忍耐太過,陰謀太盛就走錯了路,此人一旦起兵,立擁兵數萬,連取多郡,當然是以前密謀鋪路,一旦舉事,就立刻水到渠成。
不過,正因為這樣,兵將都事實上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因此人數雖多,也無濟於事,反被流寇起家,但是轉戰多年的李子通擊敗。
現在隋朝雖有衰相,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無法肯定隋朝就要滅亡,因此,只要自己不進攻餘杭,對沈法興和沈家,就不用擔心其反應,還是這句話,善忍者,可欺其忍也!
“那我們的目標,只能是永嘉了?”張宣凝問著。
“正是,不過永嘉此時,也有內亂,是苗海潮部,我方突然舉事,切斷了杜伏威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