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頁)
這樣一來,就是10000了,以一個郡的實力,建一萬人,不算很多,也不算很少,計算了下,當下就笑著:“主公明見,就按照如此來辦吧!”
頓了一頓,又問著:“官制呢?”
“我以三種情況來論,還請世叔指點。”
“請主公明示。”
“初攻下郡縣,以行軍管,各縣先立縣尉,建廂兵,管刑獄,清理反叛,多以半年為期,半年之後,情況如好,郡中駐軍,而縣中放權,任命縣令,主薄,下面又任三曹,戶曹吏,清點縣中壯丁,戶籍;田曹吏,主開墾農田,清點田畝,並且按規分配土地於將士之家;倉曹吏,主收民租,以及縣衙倉庫清點,三曹已立,等基本的戶口、土地、治安清理完畢,一年之後,可放為政管,可多增應有其它衙門職能,唯戰時,要清減而把握,不可分權而誤事,但是又必須設鄉、亭二級,以鄉老充之。”
“田曹吏,主開墾農田,清點田畝,並且按規分配土地於將士之家?”李播聽得這些,心內吃驚,只是說著:“還請主公仔細說來!”
“無論軍士官員,都有賞田。軍士執勤于軍,家中就可免去賦稅,如滿三年,如是作戰不利,逃了回來。當收回賦稅,並且貶為役丁,如是叛逃,奪地而全家貶為官奴,此是田曹吏與戶曹吏之責。”張宣凝咬牙冷笑的說著。
這就是典型地坐連了,李播默然無言,心中思考是不是可行。
“官至副屯長,家中授地30畝,屯長50。100畝,陪戎校尉150,而其它品級也是如此,此是永業田,可傳於後世,也可買賣。如戰死,由子繼承。”
這就是賞賜了。以田地來拉攏軍士之心,而不以財富掠奪,這是非常嚴厲的一條規則:有什麼功勞,必須等你回到家鄉才能享受,或者你死了,你的家人享受。
正因為如此,所以不但當場不必付出,減少了開支,又嚴明瞭軍紀。也讓所有人明白,政權在,你們的功勞都不少,政權不在,你們以前的辛苦就沒有回報了。
督促他們出死力戰鬥。
“除軍職之外,又以軍功五等,斬敵首一級,稱軍士,斬敵首三級,是銳士。斬敵首十級,是鄉士。願作官者,可為鄉吏,斬敵首二十級,願作官者,是為縣士,起點從九品,斬敵首五十級者,是為郡士,願作官者,是從八品武官論。”張宣凝又說著:“如查得殺民以充之,一首抵十首,功不抵罪者,立斬!”
“軍功之上,是爵,以國士為爵號之初,國士者,斬敵軍首百級者,立授,登記入爵冊,世襲不替,授田300,不可轉讓交易,等於正七品,更有各種特權,文途得入國士者,也有,另行頒佈,總之,名傳全國者,技秀於全國者,可用此爵。”
現實中,特別是冷兵器時代,能夠殺得十人已經罕見武者,但是這個世界有武功,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武功可時代傳承,張宣凝非常期許中國出現那些類似於西方騎士家族地武學世家的存在,並且遍於天下,當然,要經過官方的認可。
對現在混亂的武林,他是心有猜忌,誰也不知道那裡跳出來一個高手來搗亂治安,殺官造反,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繼承了科舉制時,看著新科進士從門中魚貫而入,就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轂中”,現在這個國士法,其實也是異曲同工,目的就是把武人階級,納入統治圈中,以後如是有什麼武林高手想來個“快意恩仇”,只怕立刻會被這些被收編的“國士家世”當場轟殺。
而那些文壇之聖,或者家學淵源,或者棋藝世家等等,也可以把這級爵號給之,因此形成一個穩固的武功、文化、技術等各方面的國士世家,以求日後創造輝煌的文明。
他深信一點,任何才藝,都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上地,經濟不必太奢侈,但是衣食無憂是最基本的條件,地位不必太高,無需事事求人,創造一個相對舒心的環境是必然,餓著肚子的奴隸來創造文化和技術,古今罕見,在整個歷史來說,更是夢囈,什麼勞動人民創造歷史,他是一點也不信。
“以後男、子、伯、侯、公,各可世襲,田畝多少,以後再論。”這些話來,都已經考慮的差不多了,當一一說來。
李播聽著,默默而想,許久才說:“主公所說事大,還請容我想想。”
“也當如此,明日再談具體人事,以及縣中大戶的處置。”說到這裡,馬車也到了郡中太守府,現在已經是張宣凝地府邸了。
李播離開,而府中親兵已經迎接而上,府中親兵先不說,其它的廚娘,管家,僕人,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