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過,還有其它後勤雜事,一千五百人也不算太過,我這次招募,已經招得一千八百青壯,雖然多了點,但是大可稱之淘汰選拔,先練再選。”張宣凝嘿嘿冷笑:“我已經建六團,任原本軍士為臨時教官,訓練之,每批一月,取其悍勇之士,想來,等朝廷旨意下達,我軍也可練成了,雖然不是精兵,但是也是軍士了。”
“至於原本混混,我許之同練,甚至許他們可以回去,但是這時,他們偏偏已是不敢,要知道,他們斬得原本老大和官人之手腳,本是死罪,全因為我此時身份不明,郡城中才沒有處置其家人,如是回去,就是自取死路了。”
“當然,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聰明,我一放寬,就有人跑回家去,卻不知,留在這裡,他們家人還無事,一旦回去,立刻連家人一起處置,嘿嘿,這就是他們的下場,現在他們死心的必須跟著我了,不過此時,我倒用不著他們了,因此,必須習得軍規,才可入軍,或有武藝者,傳授士兵武術,等閒之人,我還不要,只有落魄的打個雜役。”
李播哈哈大笑,又是歎服,要知張宣凝根基淺薄,最厲害處,就在於借勢而去,當日如不是有五百人,也不能輕易奪得此縣,但是此時,再以混混為骨幹,那就是自己找死了——不堪為兵還不說,他們本來就是同氣連枝的混混,又和會稽城中關係密切,說不定有人就可以在裡面煽風點火了。
現在,各種人員相互混合,又以正規鄉丁為骨幹,軍中就可走向正規。
只是笑過之後,又說著:“不過,你準備只練上
倒使我驚訝,我還以為你可招得數千呢!”
“招得數千,那我的反心就無需求證,路人也可知了,我又沒有奪下郡城,以郡倉之富,立可為了對付於我,而集起萬眾,那時,就不好了,至少現在,雖然郡中戒備,多訓練人手,但是終沒有大張旗鼓的擴軍。”張宣凝苦笑的說著:“再說,我的底子太薄了,就這一千二百人,也差不多用光了我的本錢,再多也沒有辦法控制,當然,如是已經奪下郡城,也可搏上一搏,現在就還是按部就班吧!”
李播望向遠處,沉吟說著:“的確是如此,見你如此行事,我也就放心了,不過,朝廷如有旨意下來,多半是要你去長安,你去不去?”
張宣凝吐出一口氣來:“我也想過這問題,理由我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不去,那時我也差不多練成軍了,所以這幾個月,也必須籌辦兵甲,一旦撕破臉皮,我就立刻要攻打其它縣,甚至攻入會稽城中,所以必須未雨綢繆。”
李播點頭,長身而起,說:“你倒看得很通透。現在的局勢,如果你再回長安,必是一事無成,就算你逃過殺身之禍,也和帝位無緣了,最多不過是為人之將,就這樣富貴罷了。”
又說著:“與朝廷撕破臉了,你又以什麼名號來行事?不管怎麼樣,區區折衝都尉,是完全不堪使用了。”
對這個問題,張宣凝也是考慮過了,他毫不猶豫的說著:“我的根基還很淺薄,在根基沒有建成之前,稱王不可,最多隻有考慮國公之稱,或者總管之稱,我先可稱越州總管,等統一會稽四縣,建軍政,意圖外擴時,才可稱國公。”
“恩,的確如此,如你稱王,名分就完全不一樣,立納入周圍甚至天下人的心中,先稱總管,現在起義軍中,稱總管將軍者,不計其數,你大可用之,不會太引人注意,此是吳越地,以後可稱越國公。”
“我還是喜歡吳國公這號,不過,目前,其實越州總管,也是不錯了,此名分可建多軍,可掌郡縣,也應該有遠近豪傑前來投附的名分了。”張宣凝從容一笑,說著:“軍政重建,可以邊打邊固,但是我覺得,二年才能具備卷席南方之潛力,那時才可稱吳國公,奪附近郡縣。”
接著,展開圖卷,攤放桌面,續道:“眼前有三件要事,必須同時進行,首先就是訓練軍士,確立根基,這事就由我親自來辦,其次是建立商路,以輸入糧、兵、甲,要爭霸天下,單純靠自給甚是不足,還需要外面輸入,幸虧此地本是沿海要地,會稽港中也是要港,因此大可運輸之,這事,還請世叔幫我辦之,如何?”
說到這個,不得不說一下張宣凝的戰略考慮了,會稽郡的地理位置已經說過了,就說現在所選擇的句章縣,也正是港口所在地,控制著會稽港,因此可戰可退可交易,就憑這點,就可以知道其才能謀略。
古人,其實對兵書和地理控制甚嚴,不使傳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許多起義軍根本沒有戰略思考能力,他們是跑到那裡是那裡。
就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