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明瞭政治態度,所有原本隋朝的大臣,都立刻伏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上起駕入都。”
雖得了洛陽,但是戶口、糧冊、官符、綬印一一交割,也不是一時半時地事情。
數萬軍中擁戴,入得城來,直開皇宮,這時原本禁軍全部撤離,讓楊宣凝佔有,到了洛陽皇宮,才見得雕欄玉砌、曲榭迴廊,規模宏麗,構築精工。流光溢彩,目不暇接,宮女數千,個個美麗,不敢怠慢,皆到階下列隊迎接,跪拜在地,山喊萬歲。
楊宣凝默然不言,幾與夢中,命運之奇,今可見之。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一百十二章 … 禮制―
楊宣凝在帝宮之中,凝視著整個天空。
雖是白日,但是黑色的天空,雲層沉重,他仰望著蒼穹,若有所思,又默默不語。
楊宣凝在殿前站了一會兒,雪花又飄灑了下來,昨天夜中下了一天,今天上午停了一會,現在又下了,雖然內功深厚,但是見此,也不由打了一個寒噤,又回到殿內。
這是楊宣凝執政的地方,其實面積並不大,附近都弄著暖盆,定了定神,他就問著:“內閣諸先生,已經入宮了嗎?”
“王上,已經入宮了,在政事堂。”女官回稟的說著。
其實,這時,雖然還沒有正式登基,但是也規定好了,官員差不多七點,就要點名,而八點正式開始辦公,中午休息二小時,下午五點結束。“叫先生們,先把政事擱置一下,前來見寡人,就在側殿設個小宴,啊,特上我新制的火鍋。”楊宣凝說著。
“臣等領旨。”
對上朝,或者在皇城中辦工的官員,凡是九品之上,基本上提供中午一餐飲,原因很簡單,進出不方便,皇城重地,不許隨帶侍衛僕人,不許叫外買之人進入皇城,出去買食,也耽擱時間,所以才免費提供。
為此,皇城裡還設立了專門的廚房,叫“百廚司”,按照官品定下標準給予飲食,超過標準,自己出錢,地點有專門的空間,長長廊房裡擺上一張張長案。文臣武將各自圍案而坐,集體吃中餐,這叫做“廊餐”。時間一到,場面相當壯觀。
當然。宰相與眾不同,專開個“臺廚司”,每到中午,無需出去,役吏按例到政事堂前來。奉上選單,一位下吏大聲的報出每道菜的菜名,如果座上的宰相們對哪道菜有興趣,開口點著,役吏就會記錄,然後就會把這道菜端進來。
甚至還有點心和飲料,這是隨到隨叫,目前地待遇是豆漿,等到了夏天。還有儲備的冰加入,製成冰酸梅湯。這種待遇,不但顯示了禮遇。更顯示了宰相禮絕百官的地位。
至於宴,也有規格。一般來說。分國宴、華宴、大宴、中宴、小宴、常宴六等
國宴,多半是類似登基。冊封皇后或者太子,以及大祭時重要時刻所用
而華宴,是重大喜慶日子,大宴群臣和後宮,一般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生日,以及每年春節皇帝招待群臣,或者大勝慶賀等等,此二項,都是皇帝特權,皇后偶然也可舉行華宴。
大宴,其實已經非常奢侈了,一般來說,平時最高規格就是這個
中宴,國中宮中,有什麼事情,設此宴表示隆重
小宴,就是精美菜餚十八道,一般來說,無大事,皇帝招待內閣宰相,都是此規格
常宴,基本上每人十二道(注意,這個時代是一人一宴席),皇帝日常自己吃都是此規格,皇后、太子、皇太后,有九道,而宰相內廚司,日常地午餐,精美程度上,實際上就是按照這個規格,只是取七道,與諸王平等
至於火鍋,實是楊宣凝搞出來,現在盛行於官家,特別是冬天賞雪時。
就在這時,內閣宰相們,也放下各種各樣的檔案,宰相權大,但是責任也重,各人每天都忙地無法休息。
李播傷已癒合,但是如此操勞,也略有疲倦,放下了書卷,說著:“魯妙子,我勸你,還是娶個妻妾來,你才五十餘歲,還可生子,不然,日後爵位和田地,如何傳得?”
“就是,你那徒弟雷九指,混跡賭場,那能上得檯面?”虞綽也鬆了一口氣,等待著臺廚司的官吏前來唱菜,也打趣的說著。
李百藥也說著:“先不說爵位,就是我等內閣大臣,本官階授田八百畝,參政平章事特恩五百畝,一千三百畝,每年俸米,本官六百,參政平章事特恩四百石,一千石祿米,又有俸祿六十萬錢,當真是厚待,總不能養不起吧?日後有子,還可襲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