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般說來,由技術與資訊支撐的功能,在研究開發時,需要投入巨大的費用,一旦開發成功,用於物品上,每件物品的邊際成本幾乎是零。這些功能商家往往都會安裝在絕大部分物品上。除了手機之外,電腦、電視、電話機、數碼相機等等物品情況相似。由實物支撐的功能,生產的邊際成本往往比較大,此類功能往往只能根據消費者個性需要而安排,不會每件產品均提供。比如電腦記憶體大小、硬碟大小、CPU的檔次、顯示器大小等等,由於生產成本相差較大,商家只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配置,不會一視同仁均配置最高檔的部件。
為什麼好蘋果都出口了(1)
生活由一連串事件組成,在讀書人的生活中,閱讀的比重會高一點。喜歡閱讀的朋友會發現,古人寫的文章往往文字簡練,內涵豐富,意境深遠。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首詩,20個漢字,簡潔流暢,朗朗上口,異鄉異客,戀鄉思人,躍然紙上,淋漓盡致。
同樣,只要你朗誦一下蘇東坡的《江城子》、《赤壁賦》或者辛棄疾的《永遇樂》、諸葛亮的《出師表》,你立即能體會到古文詩詞的簡潔與優美,表達能力之豐富強大,面對它們你會油然而生敬意。現代文章與之相比,往往不可同日而語,與帖子和郵件相比,更是有著天壤之別。
我想說的是,古文之所以精練耐讀,其背後隱藏著一個深刻的經濟學原理——需求定律。同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著需求定律,許多事情都是受它支配與約束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就生活在“需求定律”之中。你可能不會相信吧,且讓我慢慢道來。
需求定律說的是物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關係,內容是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價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價格用不同物品數量之比表示。比如一隻羊羔換2把斧頭,或者換50斤大米,一隻羊羔的價格就是2把斧頭或者50斤大米,反之,則是斧頭與大米的價格。現代社會,商品價格往往用貨幣表示,只需把羊羔視為貨幣即可,道理仍是一樣的。請記住,價格永遠指的是相對價格,經濟學中沒有絕對價格的概念。需求量就是存在貨幣購買能力的商品需要數量。
為敘述方便起見,先讓我們用需求定律解釋一個與水果有關的現象,然後推廣到一般的生活現象去。常逛超市的人會知道,超市裡的進口水果往往檔次較高,價格較貴;價格較低,檔次較低的同類水果,往往留在國外產地。我們以蘋果為例,一般說來,外國質量較高的蘋果出口到他國的比較多,留在本地的比較少;質量較低的蘋果留在產地的比較多,出口到他國的比較少。這背後原因何在?
假定好蘋果與差蘋果在產地的價格分別是每個2角與1角,出口運費為每個1角,則好壞蘋果在產地的相對價格是2∶1,即2。出口到中國加上運費後,好壞蘋果的相對價格是3∶2,即。加上運費之後,從絕對價格變化角度看,好壞蘋果價格都上升了;從相對價格變化角度看,好蘋果的相對價格卻是下降的(小於2)。根據需求定律,好蘋果價格下降,出口數量將會比較多;壞蘋果價格上升,出口數量將會比較少。
我們不妨把上述運費與蘋果出口穩定聯絡的規律稱為蘋果定律,蘋果定律是運用需求定律的一個表現,需求定律還有可以運用到更加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當中。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透過一種媒介繼承祖先對世界的認識、經驗以及各種發明。在文字沒被髮明的時代,只能靠口傳心記,雖然人們也發明了結繩記事的方法,由於無法辨認繩結所代表的事物,經常出現錯誤。文字被髮明之後,人類嘗試用各種天然物品來記錄文字。據推測,大約在6000年前中國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記錄。最初,人們將文字記錄在獸骨、龜甲,或者石頭上,後來又逐漸發展為絲綢,以及更為普遍的竹簡、木牘。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為什麼好蘋果都出口了(2)
與今天造紙與印刷技術相比,古代的技術是十分落後的,古代寫字作文成本極高,是件奢侈之事,往往非普通百姓可以染指。古代作文成本高,相當於加一個運費,高質量古文相對價格下降,所以高質量文章的比例就會上升。
網路上寫文章,發電子郵件,省卻了紙與筆,一臺電腦在手,何時何地,想寫就寫,其成本相對是比較低的。這就相當於沒有運費,較差蘋果留在本地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內容平平的文章與郵件,甚至垃圾文章與郵件,它們的相對價格下降,劣作與垃圾郵件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