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避開投資中可能出現的失誤,儘早從危險當中將自己拯救出來。”
另一位韓國的投資家的提醒也值得牢記。他這樣強調:“未來能獲得多少是做事業的關鍵,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未來還能保住現在的本錢。”不能指望一夜暴富,而應該做一個安心穩定投資的人。沃倫&;#8226;巴菲特的結論是:“投資原則一:絕對不能把本錢丟了;投資原則二:一定要堅守投資原則。”
貝塔斯曼敗退對書業的警示
書業大亨貝塔斯曼因何敗退中國?這是一個大題目,其內涵和外延不是一篇區區數百字的博文所能包容,但無妨擇其要點說上一二,以表示作為一個業界人士不能對如此重大的事情無動於衷。竊以為,貝氏敗退原因有三:
一是“水土不服”。出版體制上的條條框框難以迴避,但如果貝氏能夠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或許不會在擁有150萬會員的情況下沒有出路。換句話說是貝氏自己沒有找到在中國做書業本土化的捷徑。試想,任何一箇中國私營書商都可以在出版資源方面揮灑自如。而任何一個擁有百餘萬之眾會員的書商絕對可以呼風喚雨。更難得貝氏還擁有雄厚的資本。
二是成本過高。應該說資本家最具成本意識,但貝氏在中國的經營卻給人有點兒“不惜成本”的印象,印送會員的各類書目資料品種繁多,紙張精美,但作用有限。其實,登入其網站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再則建立在各大城市的書店也極盡奢華,而在更多的二級城市卻難見其蹤影,真可謂“慕其名而難覓其蹤”。實際上在一些中小城市是可以低成本經營的。
三是宏觀環境。中國民眾閱讀率連年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文化人越來越多,但讀書人卻越來越少。可憐的孩子們被家長逼著多讀書,而有多少家長自己捧書本?有人說是網際網路作祟。但比較一下比中國網際網路更為發達的歐美國家,有些論點是站不住腳的。說到底是社會浮躁,是幾近極致的社會浮躁。這一點恐怕是貝氏沒有進行認真瞭解的。而只要這一現狀沒有得到改觀,不僅貝氏會兵敗山倒,其他書業大鱷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到哪兒去。
但是,不管怎樣說,作為一個讀書人還是十分感激貝塔斯曼。作為一個做書的人更是感佩貝塔斯曼。貝塔斯曼帶給中國讀書人的許許多多值得永遠回味。
做企業要把員工裝在心裡
每月十日是公司發薪的日子,在簽署了會計送上的工資單後,又仔細審看了一遍:一連串熟悉的名字,一連串金額不等的數字,心中忽然一陣淒涼,許多員工跟了自己好幾年了,工作能力強了許多,貢獻更是有目共睹,然而,薪金卻不見漲,真是對不住,慚愧啊!
還是在去年末參加省裡組織的服務業發展高階培訓班到北京大學聽課,學到了一些經濟學知識,還被教會了一些經營管理的訣竅,更看到了自身的許多不足,最重要的一點是開始去想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究竟為了誰?回顧近幾年做的選題專案,其業績令人汗顏,其運作絕對存在大問題,捫心自問:自己懂企業管理嗎?自己適合做企業嗎?
《河南新聞年鑑》是河南第一部全面反映河南新聞界的重大活動和新聞事業發展狀況的大型新聞史志文獻類工具書,作為主要策劃人和責任編輯,為此書的出版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然而這部廣受讚譽完全應該是“政府行為”的書不僅沒有得到一分錢的政府補貼,個人及其編輯同事應該得到的提成和獎勵也被截留。
《創意中原——發展文化產業的理論與實踐》是河南第一本研究創意產業的專題文集。這本書的出版其社會意義毋容置疑,然而在市場運作方面確實是一個失敗的“範例”。正如業界同仁所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卻以“官方思維”行事必然要付出代價。換句話說就是你願意給政府做義工,賠錢折本怪誰去?自己給自己發一個志願者大獎吧!愧對員工啊!你自己表現出色了,你自己高風亮節了,你自己自無私奉獻了,員工的錢包卻一直鼓不起來,企業的發展也不能不受阻滯後。
後果是嚴重的,教訓是深刻的,反省是必要的。不犯錯誤最好,犯錯誤也不可避免,但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二三就不可饒恕了。當下又差一點兒重蹈覆轍,又差一點兒去做不應該去做的義工,又差一點兒把自己和員工奉獻出去當志願者。差一點兒差許多。
一本政府部門主辦的農業旬刊,擬用企業行為去辦,是如今十分流行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好,問題在於企業自己的評判和抉擇。對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說,決策錯誤是致命。這一次在各種因素的簇擁下差一點兒再上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