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作為資深遊戲人,申志剛的話足夠簡單,但卻至為實在:“玩自己的魔獸,讓別人去說吧!”特批准作為第0章的結束語。
為魔獸大腕撕破臉
如果說有一款遊戲,能夠瞬間牽動數百萬網民的心;如果說有一款遊戲,能夠在談笑間改變中國網遊市場的格局……那麼,這款遊戲一定是《魔獸世界》。
——《羊城晚報》
2
009年的中國網路遊戲行業註定繞不開《魔獸世界》。2009年3月24日凌晨0時6分,在大多數人都已入睡的時候,新浪科技突然釋出一條獨家內幕新聞——《傳九城與暴雪談判遇挫將失去魔獸代理》。根據新浪科技的報道,一位接近九城的訊息靈通人士披露,九城與美國遊戲公司暴雪續簽網遊《魔獸世界》的談判遇挫,雙方未能達成繼續合作的意向,九城將失去魔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代理運營權。
這一則訊息,看似平常,不過是一個遊戲換了代理商——就好像是某個電視機品牌哪天突然決定從蘇寧撤架轉而和國美合作,消費者一樣可以買到,只不過要從一個商場走到另一個商場罷了。可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準確地說,當這個訊息釋出出來的時候,局外之人,包括500萬中國魔獸玩家都沒太當回事。反正換個代理商,遊戲還是照玩不誤,又不是從此以後不開了。而此刻局中之人則一片焦慮。因為魔獸換代理,決不是一件簡單之事,其背後將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場大風暴,捲入其中的不僅僅是九城、網易,還有500萬魔獸玩家和大眾輿論,還有……
成也魔獸
這個時候,九城董事長朱駿和總裁陳曉薇正在緊急商討著:一旦失去《魔獸世界》,九城將會怎樣?他們不敢想象。畢竟《魔獸世界》給九城帶來了今天的成功。
這時候的朱駿內心非常後悔。一貫重代理而輕研發的企業佈局,讓他此刻不得不從球場走出來,因為一旦魔獸沒了,九城就將是一個擁有鉅額資金的空架子公司了。而業界的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如果屬實,似乎更加能讓朱駿把腸子都悔青了。
據說,九城與美國暴雪娛樂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以下簡稱“暴雪”或“暴雪娛樂”)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1年前後。彼時魔獸專案尚在研發中,且處境艱難,暴雪的大股東法國威望迪(Vivendi)幾乎要因資金問題砍掉這個日後風靡全球的遊戲。當時,暴雪曾與九城接觸,願意出讓20% 的股份以換取一兩千萬美元的投資,但尚在創業期的九城手中並沒有對方期望的大筆現金,否則歷史將完全改觀。
當然,此刻早已時過境遷。自2004年11月23日亮相北美大陸以來,《魔獸世界》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2005年和2006年被連續評為“全球最暢銷的電腦遊戲”,2007年也僅僅落後於其資料片《燃燒的遠征》(World of Warcraft: The Burning Crusade; 以下簡稱“TBC”)而屈居次席。而作為2007年度北美和歐洲地區最暢銷的電腦遊戲,《燃燒的遠征》還擁有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紀錄:釋出首日即售出240萬份,釋出首月銷售量更是直逼350萬份。在2008年美國最受歡迎的PC遊戲中,《魔獸世界》獨佔鰲頭,每個玩家每週平均玩該遊戲的時間為671分鐘,相當於每個玩家每週有半天的時間是在遊戲中度過的。全球超過1100萬註冊付費玩家的傲人成績足以讓《魔獸世界》笑傲江湖。
然而,在中國,在《魔獸世界》登陸中國之前,世界級的網路遊戲鎩羽而歸的事例早已不勝列舉,很多業內人士甚至認為,《魔獸世界》一樣會水土不服。擅長製作單機遊戲的暴雪能夠做出一款成功的MMORPG(Mo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嗎?這在當時確實是個疑問。
結果呢?一切都完全顛覆了業內人士過早作出的判斷。2004年,九城拿到《魔獸世界》中國大陸地區獨家代理權。這款遊戲令九城在中國網遊圈中風光無限,市場份額一度高達 13%。按照朱駿的說法,拿下魔獸代理權的時候九城賺了億美元,之後把一部分股份賣給暴雪的老對手美國藝電遊戲公司(Electronic Arts,以下簡稱EA),又賺了億美元。也就是說,魔獸前前後後給九城帶來了3億美元。
然而,這一切成功就要成為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