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3 頁)
貴的舉動十分鄙夷,斥之為“祿蠹”、“國賊”。當時學校廢弛,文教日衰,“師不立,經訓不明”,士子的工夫不在理解經典義理方面,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揣摩舉業、訓練八股文法上。知識分子中瀰漫著厭薄舉業的情緒,當時好多江南學子,自己主動登出了學籍。有見地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端,特別是顧炎武的《生員論》,鞭辟入裡地揭示了生員制度的弊端,他認為“廢天下之生員而官府之政清,廢天下之生員而百姓之困蘇,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之習除,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才出”。《聊齋志異》中描寫的那些痴情者,獲得幸福多不以科舉功名為前提,其情人也極少以科舉功名相勸勉。由此可見,《紅樓夢》書中主人公賈寶玉厭惡舉業的思想,應屬來源有自。寶玉就讀並大鬧的學堂,正是17世紀學校廢弛情景的真實寫照;寶玉厭薄舉業,正是當時江南知識分子的一般心理;寶玉斥罵祿蠹國賊,正是具有遺民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共同心聲;寶玉對封建正統倫理觀念的批駁,也正是當時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研究課題。據此可以推論,《紅樓夢》反映的正是17世紀思想解放運動的真實情況。
txt小說上傳分享
《紅樓夢》歷史思想(10)
第五節 “文死諫武死戰濁氣”思想
賈寶玉反對“文死諫武死戰”的思想,也是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的普遍思想。明朝後期,東林黨人出身的文臣,在朝廷以“敢諫”著稱,海瑞罷官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敢於抬著棺材上朝,真是“濁氣上湧”的極端表現。明朝皇帝,大概是殺諫臣最多的皇帝,東林黨領袖就曾經把自己屁股上被“庭杖”打爛的肉風乾後,掛在家中正堂上,以示光榮。明末近半個世紀時間內,東林黨人前赴後繼,仍然屢屢苦諫,“濁氣”浩蕩,轟動天下。文臣如此,那麼武將呢?面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關外建州女真鐵騎,一籌莫展,屢戰屢敗,只好“濁氣”一湧,用戰死報效朝廷,表示忠貞。
明朝滅亡後,在江南士大夫中,普遍對三百年大明何以亡國,進行了深刻反思。他們認為,不是皇帝昏庸,而是文臣武將誤國,他們以死博得虛名,卻把大好江山斷送了,害得崇禎皇帝上了吊。就連推翻崇禎皇帝的義軍領袖李自成也說,明廷“君非甚黯”,文臣武將不能公忠體國,導致朝廷滅亡。這些反思,正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說的那樣:“置君父於何地”?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確實十分活躍,封建知識分子對傳統思想意識進行了全面反思,提出了許多比較先進的思想觀念,集中體現在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戴震等大家的著作中。後人把這一時期稱為中國歷史上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這次“思想解放運動”,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深刻的,它的許多觀念為後來康梁變法、孫中山的資產階級革命和五四運動所接受,開啟了中國近代思想的先河。
《紅樓夢》作為這一時期的作品,作者洪昇又生活在當時思想極其活躍的浙江,在《紅樓夢》中表現出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痕跡,是必然的。不過,對《紅樓夢》中表現出的這些思想,也不能無限上綱、任意拔高,他們仍然不脫封建正統思想範疇,不是什麼摩登的現代思想。《紅樓夢》中出現這些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作者頭腦中固有的,和作者是不是天才沒有關係,建議紅學權威們辦一個學習班,集體重學毛主席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這篇文章,然後再談《紅樓夢》思想。實話說,看了清初三大家的文章,你會感到,《紅樓夢》對當時的思想體現得是很不夠的。這也難怪,《紅樓夢》畢竟是小說,不是政論文章。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