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一首,以勸慰她,其詩云:
窮通貴賤由天定,緣聚緣離不遂人。
蒼海迷情心作繭,金田逐利眼蒙塵。
情來深處情生恨,月到明時月轉陰。
花謝花飛憑霧卷,煩愁拋盡燭空明。
不久後,空明大師的身體每況愈下,她知道去日無多,所以寄希望於幼薇,希望她秉承自己的衣缽,把咸宜觀的香火延續下去並且發揚光大,她知道幼薇心地善良,知書達理,眼界開闊,對各種事物感知力強,有開拓進取之精神,加上她聰明過人,悟性極高,只要摒棄慾念,一心向佛,必定會成為得道高僧,也定能振興師門,因此從幼薇一進觀門,便有意栽培她,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平時也常向她講述佛學,另傳授一些寺院管理有關方略,以便將來順利接手她未竟的事業。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4章 滿功德法師歸天,得玉碟幼薇受命
一日空明大師把幼薇和她的師兄妹們叫到一起,當著所有人的面宣佈了她的任命,親手傳給幼薇象徵觀主地位的玉碟,並且告訴大家,說自己就要離開塵世,大家不要悲傷,人到世上都是來作客的,死生乃自然之事,人的生老病死如同萬物的榮枯盛衰一樣,都是自然之理,只要一心向善死後就能升到極樂世界上去,自認為自己一心向佛,心無二念,平生不做為惡的事,並且盡力急人之難,解人之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洞若觀火,一定會給自己安排一個好的歸宿,大家不必悲傷,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看在菩薩的眼裡,善惡到頭都有報,要時時提醒自己,要時時反省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為惡的事,人生在世,要對得起天地良心,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死後靈魂就能昇天,如果作惡多端死後靈魂必遭天遣,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下輩子會變豬變狗來黷前世的罪過,並且一再叮嚀他們要時常反省自己,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掃,不使惹塵埃。這樣才能不辱佛門,永守心中的一片淨土,如果一以貫之,作到六根清淨,萬惡不侵,纖塵不染就能成佛,最後她告誡大家要支援幼薇的工作,見她如見自己,說完後,雙目閉合,雙手合拾,口宣啊彌佗佛,道一聲貧道去也,安然圓寂。面色如生前一樣,身體坐著紋絲不動
儘管她生前說了許多叫大家不要悲傷的話,幼薇還是止不住哀泣,悲慟不已。她為失去這樣的良師加益友而感到痛心,她為世上少了一個疼愛自己理解自己的人而淚流滿面,她慈母般的關懷對她寄予的厚望讓她感慨涕零,她的臨終囑託讓她感受到大師的無比信任,她彷彿是她生命的知音,在她最痛苦的時候,在她遇到人生最大的難關的時候,在她痛不欲生的時候,大師象一盞明燈,照亮她黑暗的前程,點亮她心中的希望和重新塑造她的人生,讓她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絕望中看到了前景,她象一劑心靈的膏藥,撫慰她支離破碎的心,今天她盍然長辭,讓她在這人世上失去了一個最可敬可愛的人,怎不教她傷心欲絕。
第25章 弘法度廣結良緣,納門人普渡眾生
空明大師仙逝後幼薇開始主持威宜觀的工作,潛心佛學,閒暇時也作些詩文,憑著她的博學和她的善於管理和經營,她把寺院的房舍修繕一新,重塑金身,再造浮圖,把寺院的管理進一步規範化,因而寺院的香火比之以前更加旺盛,玄機大師的芳名遠播於外,有不少善男信女慕名而來,有的是希望得到庇護,有的是仰慕幼薇的才學及人品,他們或討論佛學文化典藉,詩文詞章,或求神拜佛,或遊山賞景,每日裡人流如織,在此期間,幼薇也收了不少無家可歸的女弟子,他們當中有的年齡尚小,幼薇無一不細加調教,盡心撫養,教之以文,曉之以理,化之以德,潛移默化,以期他們將來不辱師門,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的生活讓幼薇感覺到很充實而有意義,她終日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她飽經滄桑,歷盡劫難,一襲玄色道裝仍然掩飾不住她的美麗,她就象巖縫裡長出的一枝潔白玉蘭花,美得讓人停止呼吸,美得炫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儘管她歷經感情的劫波,枯死的心湖已紋絲不起,遮蔽的心房不允許愛的滋生,但終免不了男人的覬覦,有人傾慕她的才學,有人垂涎她的美色,有的出於尊敬,有些輕薄之徒,厚顏無恥之輩企圖染指她的秀色,佛教淨地,各種人物粉墨登場,有人不惜重金求一紙詩文,有人不遠千里一窺秀色,有人潛心向佛,慕名修道,有人要求遁入空門,有人求子,有人求財,有人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