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籌備新片(第1/2 頁)
顧誠當初一直覺得,自己親自下場拍電視劇的履歷,有一筆《流星花園》也就夠了,後面就該直奔電影。
以他的身份逼格,段數咖位,一年走完別人十年路,才是正常的。
《金粉世家》送上門來的時候,好歹還能推到“民資進入影視圈前夜、黎明最黑暗的時刻”這個原因上——朝廷詔安,胳膊擰不過大腿。既然無法反抗,只能躺下享受。
誰曾想昨夜酒一喝多,又白撿了個《神鵰俠侶》回來。
“光做投資人和製片人,還是親自拍?”
顧誠一邊喝著潤肺雪梨湯醒酒,一邊琢磨著計劃。
“還是自己試試看導演和編劇的活兒吧。反正是個名著改編,編劇工作量不大,還有很多同行的先例可以借鑑,正好適合練手。”
“《金粉世家》裡幫李導演和劉編劇完善‘豪門人設圖譜’積累下來的經驗,也能在這裡用上。大不了後期的剪輯工作,交給副導演動手,咱就看一遍結果,給點意見拍個板。”
“原來只拍過‘都市劇’,瞭解一下古裝和武俠,也能積累點見識,還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試水一些前沿特效科技。大不了這部片子製作成本大一點,不指著賺錢就是了。”
想明白了這幾點之後,顧誠就決定親自擔任一部分編導工作。為自己將來在圈內贏得更大的話語權重而佈局。
一個非科班出身的人,連電視劇都沒編導過,直接去電影裡擔任編導工作,很容易被人當成石油狗大戶耍的。而這次的契機,著實算是不錯。
至於顧誠一開始擔心的“過於分心、佔用個人太多精力”的問題,他另有別的解決辦法。
在電影圈子裡,並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會很忙、佔用大量精力的。
因為,有一種職業叫做副導演,以及更低階的助理導演。這些人的存在,可以減少大量導演的“體力活”。
比如,編劇寫好一個劇本之後,並不會負責把文字劇本具象為分鏡頭劇本。
所以把文字劇本拆成一個個具象的、可以直接指導拍攝操作的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的工作量。
在比較窮的劇組,請不起副導演,或者只有一個副導演,這種活兒就基本上要總導演親自動手完成。
而預算比較多、請了好幾個副導演的劇組,這些事情導演就只需要動動嘴皮子、描述一下他要達到的藝術效果,然後讓手下人做出來。他稽核一下是否滿意、提點修改意見就好了。
就像大設計師往往可以提綱挈領地接好多案子,因為他們只審圖,不畫圖,一個道理。
除了幫助創作分鏡頭劇本之外,副導演可以幫手的還有選角、草稿剪輯、聯絡確認特效供應商的效果……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內容。
至於編劇,以好萊塢那邊的行業慣例,一個劇本最多寫三個編劇作者的名字,都是符合工會的行規的——很多米國法院在打劇本著作權官司的時候,都會直接把“某創作者對劇本的貢獻”交給編劇工會去裁決,而工會只要認為“某人在本劇本中的貢獻度超過30%”,法院便會判決該名創作者享有署名權。
而且這個“30%貢獻度”,絕對不是按照字數篇幅來算的。
在《土撥鼠日》或者《明日邊緣》這種電影中,“第二天起床依然是土撥鼠日”、“戰死後會重生在d日登陸戰前夜”這麼一句話,就足夠讓提出該創意的人在“全劇劇本貢獻度”中佔到30%以上的比重。
在《盜夢空間》裡面,提出“夢中依然可以下沉一層夢,每深入一層時間流逝速度放緩20倍、無鎮定劑體徵下夢中被殺可出夢、被鎮定劑體徵下被殺墮入迷失之境。無論有無鎮定劑失重均可以出夢……”這麼幾句提綱挈領的設定,也能被好萊塢編劇工會評為“全劇劇本貢獻度30%以上”。
哪怕相對於完成剩餘套路部分的作者而言,這個提出靈光一閃創意的人在篇幅字數上看,工作量只有後者的百分之一。
一個提出創造性大綱的人,在好萊塢規則下貢獻度比完成文字撰寫潤色工作的高得多。
可見,米國人是非常保護創意的。套路狗槍手入了坑,基本上就只能一輩子做狗。
華夏雖然沒有好萊塢那麼嚴格的行規,但很多粗略的規矩還是直接借鑑過來了。
顧誠要是能夠對劇本的設定有突出的、創新性的貢獻,就算實際文字工作量不大,掛個編劇之名也足夠讓人心服口服。
前提是他能提出足夠強的創新設定來。
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