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別人搶破頭,誠哥看不上(第1/3 頁)
“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具體實現方式,就是利用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在雲端計算大資料。演算法相當於工業時代的加工機床,資料就像是被加工的原材料,而云端計算能力則是驅動機床的能源提供者。
我的YY網路科技,乃至螞蟻金服,乃至我其他一切平臺,核心的目的是實現內容推送的人工智慧。我的人工智慧要‘聽得懂人話’,進一步發展到‘哪怕主人不說,也能猜到主人想要什麼’的‘讀心術’。然後解決‘找到主人想要的內容,然後給他’這個問題。
聽得懂,猜得透,找得到――幫全人類做到這九個字,就夠我顧某人為之奮鬥一輩子了。至於錢,於我如浮雲,我要那麼多有什麼用?這裡面,的演算法和大資料,是必須我親自解決的,但是背後的基礎設施,我不一定要親自搞。所以雲端計算這塊,你們誰有興趣,願意去搞,我可以提供技術服務,或者入一點股份,幫你們搞。這個錢賺得不夠輕鬆,不是從0到1從無到有的錢,我不想受這個累。”
顧誠最後給了一番高屋建瓴的結論,把自己的志向和心態剖析得非常清楚。
只有從0到1的錢,才有壟斷利潤,才有絕對的暴利。那些從1到N的錢,只是成本大戰。或許未來早期的雲端計算巨頭在最佳化效率上能夠比同行高一點,把成本壓得更低一些,從而賺到更多的差價――但那也只是一點點差價。
顧誠是內容產業的霸主,他沒空親力親為。他只要確保這個基礎設施短板不會拖他的後腿,到了那個時代他想從外部買雲端計算資源,能夠買得到,而且以足夠便宜的價格買到,就行了。
就跟米國人沒必要親自跑去沙特狗大戶那兒挖石油,
他們只要確保石油足夠便宜、能夠滿足米國的工業體系需求、不要再爆發一次類似於1973年石油危機之類的事件就行了。(雖然挖石油也有可能很賺錢)
雲端計算,就相當於4.0時代的“能源”。
當然,顧誠不在乎親自賺雲端計算的錢,不代表他不需要控制和監督雲端計算。
畢竟,未來的業務形態是“在雲端用人工智慧演算法處理大資料”,既然是“在雲端”,那麼YY系和支付寶系的大資料肯定是要傳到雲上去算的。這時候資料安全的問題就很重要,必須防止敵人暗中備份竊取。
後世2017年6月爆發的阿狸系菜鳥物流和順豐快遞之間爆發的資料共享大戰,按照順豐方面的口徑,就是因為“菜鳥物流以大欺**著順豐把其大資料處理服務商和虛擬伺服器託管從騰雲雲改成阿狸雲”。
這一招背後,說實話,即使順豐真換了阿狸雲,阿狸雲也賺不到幾塊錢利潤(順豐不算什麼大客戶)。關鍵是那個時空2017年的bt之戰已經白熱化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阿狸雲害怕菜鳥系中任何一個環節的資料放在騰雲雲上處理,會被暗中竊取備份。
顧誠可以不賺雲端計算的錢,但他必須確保幫他處理大資料的雲端計算供應商不會威脅到他的資料安全――
就像米國允許沙特狗大戶這些小兄弟賺石油錢,但沙特必須保證米國的能源安全。要是歐派克再想搞個73年石油危機那樣的大新聞,米國人的航母艦隊會毫不猶豫開到波斯灣的。
幸好,顧誠在阿狸也已經有24%的股權了,他可以充分行使未來對阿狸雲運作的監督許可權,派駐自己的專人跟蹤,防止非法備份。
顧誠的野心之大,終於讓馬風和丁三石徹底看清了:顧誠的眼光跟他們不是在一個位面層次上的。
馬風當機立斷拍板:“我願意投資搞阿狸雲端計算,不過你得給技術支援。反正阿狸你已經有24%股份了,將來賺了你也少不了好處。剩下的細節慢慢談吧。我們先去參觀一下你們公司的分散式編譯伺服器中心。”
丁三石猶豫了一下,表示願意稍微投資參一股,但是無意主導這個生意。
很顯然,丁三石那股大起大落之後養成的“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開心”毛病又犯了。聽顧誠說雲端計算的錢賺著很累很沒門檻壁壘,他又懶得動彈了。
也難怪這廝後來會去養豬。
不是丁三石本人喜歡做的事情,他都是這麼懶洋洋的。
……
YY網路科技,研發部編譯中心。
作為國內如今最牛逼的網際網路公司,YY網路科技的研發部從來不缺錢買最好的編譯伺服器。
從02年到04年,每年英特爾出了新的伺服器用處理器,或者Ibm出了新的機組,顧誠都會不吝重金採購,以至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