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最後一塊短板(第1/2 頁)
“我也不怕告訴你們,我搞了15個月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只是我在深度學習型人工智慧方面的試水作品,主要是為了培養團隊。從明年,也就是06年開始,我會把人工智慧的主要努力方向,放到使用者行為分析、偏好分析上面。
最終實現‘用人工智慧揣摩使用者喜歡什麼,從而把他喜歡的內容產品推送給對方’這種商業模式。我相信,這一天實現的時候,不管是叮鐺網還是某點網,或者NIcoNIco,正版付費使用者的規模都會產生一個數倍乃至數十倍規模的爆炸。
到時候,內容產業會迎來一個‘盜版的垃圾資源容易找,但是盜版的、知道你品味的好書好歌好遊戲難找,使用者或許不會為純粹的內容付費,但是他們不得不為‘內容+知道他喜歡什麼內容’的人工智慧組合套餐付費。”
顧誠用一句輕鬆的展望,把馬風和丁三石都拉到了一個悠然神往的世界裡。
丁三石是做內容產業的,從遊戲到音樂,他深知國內的盜版問題有多嚴重。而如果可以解決盜版問題,足以養活多幾十倍乃至百倍的內容產業者,並且把細分需求的長尾效應發揮到何等極致的程度。
“你……你在《長尾理論》這本書裡寫的未來遠景,原來在多年之前你就已經知道要怎麼去實現了?這……這也太誇張了吧,你寫《長尾理論》的時候,你連傑夫辛頓教授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也不認識吧?那個世界上都還沒有‘深度學習型人工智慧’這個概念,你是怎麼預言未來會有這麼一種技術來實現你的佈局的?”
丁三石覺得自己的大腦已經不夠用了。他這輩子沒服過幾個人,雖然他很服顧誠,但直到今天,他才發現跟顧誠一比,他自己完全就是井底之蛙啊。
除非顧誠是先知或者穿越者,否則怎麼可能在兩三年之前就預料到今天才略微看得到一點萌芽的未來傳媒分發形態?
“你猜對了,我在寫《長尾理論》之前,就已經看到今天,甚至看到三年五年之後了。”顧誠毫不謙虛地承認了。他需要這種鐵口直斷的威望,來讓丁三石和馬風對自己深信不疑。
“那你今天把這些都告訴我們,你就不怕我們也開始佈局,跟馬騰那樣抄襲你的套路麼?”馬風對人性的認識更加深刻,第一時間覺得顧誠似乎有什麼有恃無恐的陰謀。
顧誠沒心沒肺地笑了,笑得非常君子坦蕩蕩:“抄?怎麼抄?大資料在我手上,你們有麼?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在我手上,你們有麼?這些都沒有,就算知道我的思路,你們拿什麼抄?”
馬風一愣,心說確實是這個道理。
難怪顧誠有恃無恐了。
馬風暗忖顧誠這人如果不是抱有什麼目的,很少跟同行吐露這麼多幹貨的。今天突然說這些,莫非是另有所圖?於是他自然而然地問道:
“那你今天和我們說這麼多,究竟有何圖謀?總不會是突然給我們掃盲開眼的吧?”
顧誠見被戳穿了,也就不再掩飾:“馬哥就是賊啊,一下就看出來了。行,那我也不瞞著你們,實話說了吧。未來的深度學習型人工智慧,要想運作得好,需要的配套條件千頭萬緒,我也不可能一個人包打天下,從頭做到腳。所以有些配套,我覺得未來會有一定前途,但是還不配我親自出手的,你們今天要是有意向,就可以自己找資源準備起來了。”
馬風和丁三石的耳朵一下子就豎起來了。
顧誠這傢伙創造的奇蹟太多了,哪怕是他拔根毛下來,一點微末的看不上的小生意,那背後都是無限商機。
當然了,顧誠看不上的生意,一般做起來肯定比較辛苦,或者低俗,要不無法形成壟斷不能常年暴利,只能賺個幾年快錢,然後就要陷入低門檻的激烈競爭。
但即便如此,那也肯定是一門普通人求都求不來的商機。
見哥們兒都聽得很認真,顧誠也不藏著掖著,乾脆地伸出三根指頭,比劃著說:
“未來要做好深度學習型人工智慧,關鍵有三方面的條件。
第一是要有好的演算法,這個是核心,就像是軟體。
第二是要有充分的大資料,
這個就相當於是軟體裡的輸入素材。而且深度學習型軟體是可以自我最佳化自我進化的,輸入素材越多、資料標示越好最終的效果就越好越精準。一旦某一方面的大資料有優勢,未來的巨頭可以很快形成滾雪球效應,跟後來者拉開差距。
第三,就是要有處理這些天量資料的硬體處理速度――以目前的人工智慧運算量來看,哪怕是